习近平同志2011年考察湖南时指出:“建立生态绿心,是保值增值的,是长株潭与其他城市群的一个重要区别。湖南保护好这个生态绿心,50年后将在全国、全世界都有重要影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蓝图,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部署。湘潭牢记殷切嘱托,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牢扛起保护绿心的政治责任,强化绿心地区保护与管控,走出了一条绿心合理利用和开发的新路子,为推进长株潭一体化注入新动能。
优化顶层设计,赋能保护与发展。 一是重构绿心保护规划体系。 以新修订的《湖南省长株潭生态绿心保护条例》为遵循,建立以绿心规划为统领,绿心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各专项规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在即将出台《绿心发展规划》《绿心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上,加快研究制定《绿心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绿心水土保持专项规划》《绿心绿道专项规划》《绿心综合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绿心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等资源保护利用、市政设施、公共设施、产业与城乡发展等领域的相关专项规划。二是强化政策制度集成。 开展绿心要素一体化政策制定和制度创新,促进市场经济要素在绿心内自由流动。制定绿心建设项目准入管理办法、城乡建设风貌管控导则、绿心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森林可持续经营实施方案、绿道建设导则、美丽庭院建设规范和农村住房设计图集等建设导则体系,发布绿心核心保护区项目库、绿心地区准入项目指导性清单,为绿心地区绿色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政策支持。三是完善生态保护协同机制。 建立绿心监测信息化平台系统,加强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林业等部门的数据衔接,全面汇聚专题数据库,融合多源卫星遥感、铁塔视频、智能无人机和地面监测站物联传感等监测手段,打造“天、空、地、网、人”一体化的监测感知网,实现绿心全要素立体化监测。推进省、市、县、乡各级执法部门联合执法、交叉执法,推动开展执法检查、专项监督、司法监督和公益诉讼,构建绿心生态保护动态监管体系。
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内生动力。 一是创建国家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 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支持长株潭生态绿心探索绿色转型发展新模式。长株潭生态绿心地区要借鉴近年来已经由国家支持的长三角建设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雄安新区建设绿色发展城市典范、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等先进经验,以长株潭生态绿心地区及周边联动发展区域为基础,向国家申报创建国家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发挥绿心生态优势和都市圈融城核心区位优势,在蓝绿空间、山水洲城中植入创新功能,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同时依托湘江科学城、岳麓山大学科技城、湘潭大学城,沿着“绿心”布局一批大学、职院、特色教育和研发中心,培育新质生产力,从而探索出一条生态绿心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助力长株潭都市圈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二是创新土地政策。 完善建设用地“增、减、存”挂钩的统筹机制,对减量化指标挂钩新建地块,给予免缴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开垦费优惠。建立点状供地政策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支持在融合发展区整合盘活农村零散闲置土地,保障乡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用地。着力推进低效建设用地提质更新,积极探索存量土地资源高质量利用的“内生增长”的实践模式。三是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建立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统筹推进岳塘区美丽乡村与康养休闲等一批示范项目。探索建立森林碳汇计量监测体系、森林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碳汇价值市场化多元化补偿途径,在绿心内推动碳排放权、排污权和水权交易。建立多元投入和生态补偿机制,优化出台绿心生态补偿的具体办法。将绿心保护投入列入省、市、县(区)年度预算并逐年加大绿心生态补偿资金的安排力度,可探索提取一定比例的绿心融合发展区和周边划定范围内的土地出让金,用于绿心生态保护、民生保障和乡村全面振兴。
推动产业提质,实现绿色发展。 一是发展绿色生态农林业。 大力发展与绿心生态功能定位相适应的生态农林业,充分利用绿心地区的自然优势,发展特色花卉苗木、果蔬种植、林下经济、生态水产养殖、都市农业。发展以零排放技术为核心的生态种养业,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产业链,配套发展农业休闲、观光等优质项目,做活“山”“水”“花”“菜”“景”特色产业,提升绿心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二是做强文旅休闲产业。 依托长株潭生态绿心地区独特的区位、交通、生态优势,深入推进昭山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仰天湖国际峰会中心建设,打造“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区。支持盘龙大观园建成农旅生态旅游小镇等,探索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和文旅融合的乡村旅游,推动“农会文体康旅”融合。三是培育发展绿色服务业。 利用湖南健康产业园核心区的政策优势,扶持壮大医养健康产业骨干企业,实施重大医养健康产业项目,建设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现代化大健康产业集聚区、生态康养度假区。利用岳塘商贸物流产业基础条件,加快内外贸结合的商品交易、仓储物流、国际会展等贸易平台建设,推进实现线上线下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的畅通运行,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活力。
建设重大项目,坚持绿色发展。 一是加快建设湖湘绿厅。 参照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乡客厅的做法,在三市交界处,以三市界碑为中心,规划建设长株潭湖湘绿厅,主要包括三界地标、山林栈道以及整合提质三界碑周围湘潭七星村等在内的自然要素和农文旅资源,打造绿色转型发展集中展示区。二是建设生态绿道。 结合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以串联三市重要文旅资源为目的,规划布局并分期建设生态绿道,带动绿道沿线周边综合治理、生态保护、产业发展,重点承载马拉松赛事、山野徒步、慢跑骑行、康养健身、生态游览等功能。三是推动长株潭产教融合圈绿心内标志性工程加快实施。 在创新研究院建设工程方面,湘江先进医学院项目选址建议考虑岳塘经开区三医中心区块和位于湘潭经开区内的湖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园国际小镇。岳塘经开区为湖南省健康产业园核心区域且为全省唯一非工业园区,要争取湘江先进医学院等相关项目重点考虑优先落户该区,以利于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和促进该区域发展。湖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园是湖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湘潭市政府共同建设的专业园区。目前,园区已拥有二类注册证857张,三类注册证17张,规上企业达到22家,国家高新企业达到19家,省“专精特新”企业3家。在高校整体搬迁方面,加快推进相关院校整体搬迁工程项目或设立分校落地绿心昭山片区,共同打造产教融合圈的绿心样板。(作者 刘志仁 系湖南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分党组书记)
选自《新湘评论》2024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