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 湖南高质量发展观察(上)

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fgw.hunan.gov.cn 时间:2019年09月25日 10:32 【字体:

该退则退不犹豫 当进则进不含糊

——湖南高质量发展观察(上)

  新华社记者 阳建 史卫燕

  为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偏重”的湖南,保持清醒认识和战略定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对落后产能“当退则退”不犹豫,对培育新动能“当进则进”不含糊,腾“旧笼”换“新鸟”,有效填补了落后产能大规模退出之后的空档,确保了新旧动能有序转换与接续。

  咬牙忍痛砍落后产能

  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硬仗,湖南的难点在哪里?“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矿产之乡”……历史上,这些资源光环在支撑湖南经济的同时,也造成了“偏重”的经济结构:重化工约占规模工业七成,高污染、高耗能、资源型行业是“大头”。

  随着废渣、废矿、废水、废气等“后遗症”不断暴露,加之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湖南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压力。

  “现在做要付出很大代价,再晚一点就要付出更大代价。”湖南省在2016年3月通过了《湖南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咬牙忍痛向老旧过剩产能开刀。

  清水塘、竹埠港、合江套、水口山等污染严重的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钢铁、煤炭、造纸、烟花爆竹等落后过剩产能大规模淘汰,“僵尸企业”批量出清……一场去产能革命在三湘大地铺开。

  2016年8月,年产钢锭50万吨却背负高额债务的“僵尸企业”——华菱旗下的中冶湘重被关停。此后,湖南省持续打击取缔“地条钢”,到今年6月底共查处“地条钢”生产企业22家,涉及粗钢产能490万吨。

  曾经遍布三湘大地的“小散乱”煤矿,如今已关停2000余家,淘汰煤炭落后产能600万吨,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煤矿整治任务。其中,“一煤独大”的耒阳市,关掉了2/3的煤矿。

  “东方锰都”花垣县,锰锌小矿全部退出;花炮之乡浏阳市,烟花小作坊一律清理;2018年年底,清水塘老工业区最后一座冶炼炉关停,每年200多亿元旧产值全部清零;为了重现大湖芳华,“亮剑”洞庭湖矮围网围,欧美黑杨一棵不留,2018年制浆企业全部关停,2019年造纸产能全面清退……

  审时度势培育新动能

  淘汰产能意味着产值削减,经济怎么办?财政怎么办?人员安置怎么办?面对转型痛苦与压力,湖南省没有犹豫,始终坚持唯有主动“减重”才能轻装上阵。

  2018年7月,湖南省首个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在长沙市天心区开园。为保护长株潭“绿心”,这里从传统工业区转型发展现代服务业,预计到2020年可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

  前几年,湖南不少传统产业遭遇“滑铁卢”,引以为傲的工程机械行业陷入萎缩,“巨无霸”钢铁企业华菱集团连年亏损……在传统动能乏力的同时,大规模的老旧过剩产能退出,经济叠加压力扑面而来。

  “在旧动能乏力甚至负增长的情况下,新增长引擎、新产业空间必须同步培育,甚至要超前规划,确保旧动能的空缺及时得到填补。”湖南省意识到,面对新动能必须“当进则进”,让新产业及时补位。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自主可控计算机及信息安全、航空航天(含北斗卫星)……湖南以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为中心,布局2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推动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不断延伸。

  垂直整合,横向聚集,建链、补链、强链、延链……2018年,仅信息安全产业链就吸引了国内10多家龙头企业来湘布局或追加投资。

  当大部分人对大数据的了解停留在导航搜索周边信息时,湖南大数据(含地理信息)产业正快速向千亿新兴优势产业链崛起。建成不久的湖南地理信息产业园,搭建了地理空间大数据应用中心、创新创业基地、中科遥感(湖南)科技园、湖南地理小镇、地理信息产业园孵化中心5大平台。

  实际上,湖南新兴产业的底子并不好,但如今电子信息、移动互联网、新材料等新动力持续涌现,构成了多点支撑。2018年,湖南省高加工度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1%和18.3%。

  在“立新”的同时,湖南不断激发旧动能的新潜力。比如,洞庭湖区的传统养殖退出后,原本制造传统渔网的沅江市鑫海公司及时转向远洋捕捞等领域,研制出南极磷虾拖网等创新产品,迅速成为我国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

  腾“旧笼”换“新鸟”

  在过剩落后产能大规模破除、“僵尸企业”大量出清后,腾出的空间怎么用?破与立之间,湖南省没有犹豫,主动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为发展新动能准备“凤巢”。

  在关停清水塘企业的同时,株洲市将资产收储、转移转型、环境治理、新城建设、产业导入同步推进。告别以往的烟囱与喧嚣,清水塘未来10年内将崛起一座包含科技创新、工业文化旅游休闲、口岸经济、数字智造等板块在内的产业新城。而承接株冶搬迁的常宁市水口山,将以全新技术装备,崛起为年产值达350亿元的大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基地。

  自身没有的产业,主动向外要。2018年,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由原来的湘南3市,扩展至湘南湘西6市,新增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876个,带动投资144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湖南承接产业转移不再“捡到篮子里都是菜”,而是精挑细选,既符合当地产业特色和资源禀赋,又达到技术质量和环保要求。承接模式也更着眼于产业的建链、补链、强链,注重突破龙头企业,让上下游相关配套企业抱团而来。

  在炬神电子的车间,记者感受到了这家台资企业从深圳转移到郴州后的“爆发力”:美国亚马逊网站出售的移动电源,这里占据了绝大部分。“2016年以来,企业年均增幅达25%以上,进出口增幅更是高达330%。”公司负责人说。

  长沙市推动464家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获批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及专项27个;88名干部专职从事产业链工作,实施精准招商、精准培育和精准服务,着力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隐形冠军。

  “2018年,长沙市平均2.8天引进1个投资额2亿元以上的产业链项目。”长沙市工信局副局长周双恺说。

  “我们在每年平均退出1000家‘规上’企业的基础上,这两年又平均新增了2000家‘规上’企业。”湖南省工信厅厅长曹慧泉说,湖南GDP规模的扩大、增速的提高,正是受益于腾“旧笼”换“新鸟”。





新华社 | 湖南高质量发展观察(上)

10465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