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企业诚信经营如此重要,没有重视信用修复导致无法参加招投标,信用报告已经成了企业办事‘入场券’。”提到湘潭市近些年开展的信用建设工作,企业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信用环境的改变。
2021年以来,湖南省湘潭市以新型信用监管机制为核心,以大数据和信息化为支撑,以信用惠民便企为主导,推动“信用湘潭”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信用身份证”在放大社会治理效能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实施联合惩戒
为根治欠薪打造“防火墙”
“钱到账了,太感谢你们了!”9月30日,农民工代表彭火杨给市劳动保障监察局相关负责人打来了致谢电话。
去年开始,彭火杨等88名农民工在湘潭县某房地产项目工地务工。今年9月,由于结算出现纠纷,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未及时拨付资金,导致这88名农民工的194.95万元劳务工资未及时发放而在全市欠薪预警平台上触发预警。接到该欠薪预警后,市县两级人社、住建、公安等部门展开联合调查,责令相关单位在今年9月底前通过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全额支付了这88名农民工的工资。
依托信用信息平台,湘潭市人社局归集公示多家拖欠农民工公司失信信息,对衡阳某建筑装饰公司等2家企业下发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决定书,“黑名单”信息在部门门户网站、“信用湘潭”网站、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湖南)等平台予以公示并由相关部门实施联合惩戒。
2021年来,湘潭市共处理各类欠薪隐患和案件160多起,为2000余名农民工追发工资1800多万元,有力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湘潭创新信用监管,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获全国表彰,湘潭市信用办获评湘潭市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先进集体。
湘潭市根治欠薪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严惩恶意欠薪企业,将失信企业进行曝光,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力,让欠薪主体不敢欠、不能欠、不想欠。”
发挥监管效能
为营商环境增添“清新剂”
今年7月,湘潭市人民政府收到一封感谢信,湘潭市信用办收到一面题为“共筑诚信,热情服务”的锦旗。
“终于收到长达十余年的应收货款,由衷感谢湘潭市信用办在信用投诉及时处理和跟踪落实工作中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中外合资宜兴华都琥珀环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感慨道。
据记者了解,中外合资宜兴华都琥珀环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与湘潭某公司关于合同履行应收款事宜,一直未能得到妥善解决,今年3月,中外合资宜兴华都琥珀环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将情况反映至湘潭市信用办。信用办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查询信用信息归集平台合信用信息同并联系双方当事人了解情况,积极沟通协商和核实相关凭证,持续跟踪落实,采取多种信用监管手段,欠款很快追回。
今年7月,湘潭市信用办发布《湘潭市信用体系建设考核办法(试行)》,明确了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的考核要求,以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行业信用评价结果等为依据,与“双随机、一公开”相结合,按信用等级高低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倒逼企业诚信经营。
针对环保领域,湘潭市生态环境局公布了2020年度企事业单位环保信用评价结果,分合格、风险、不良、黑名单四个等级对环保企业进行排污许可和日常环境进行分级分类监管。
“通俗地讲,信用评级越高的企业,获得的行政便利越多,企业发展前景也就越好。”湘潭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推动信用立法
为信用建设铺设“高速路”
在湘潭,“守信走遍天下,失信寸步难行”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在进行开创化探索之后,以法治化形式加以规范是一条必经之路。
今年10月,第四届信用法治·韶山论坛在湘潭大学成功召开。来自全国政法系统、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期刊报社等单位近200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我国社会信用立法及相关执法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以深厚的立法理论素养与丰富的立法实践经验,为我国社会信用法治建设提供新视角、新思路、新办法。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彭国甫在会上指出:“要进一步进行法学的深度融合,强化与地方立法、执法、司法等部门的合作,积极参与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的制定,以及加强信用法治的宣传和教育,为信用法治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湘潭市信用办与湘潭大学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推进《湘潭市社会信用条例》的出台,推动湘潭市信用体系建设法治化进程。今年10月,湘潭大学信用风险管理学院参与2021年“信用湘潭”诚信文化宣传月活动,与市民面对面进行信用法治宣传。信用立法为湘潭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铺设“高速路”,提振“加速度”。
“诚实守信现在不仅仅是自我道德约束,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大数据的技术运用下,失信行为都变得无处可藏,政府通过信用立法、信用监管,对失信企业形成威慑力,‘人人讲诚信,事事守信用’蔚然成风。”市民罗轩说。(万谦 记者 邢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