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湖南各市州坚持以“开局就加速、起步即起势”的奋力姿态,积极谋划部署发展与改革,全力抢时间、抓项目、拼经济、促发展,全面落实“稳增长20条”、坚决打好“发展六仗”,拼尽全力打好“经济增长主动仗”,千方百计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以“闯创干”的精神和更加昂扬的斗志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
衡阳
2023年,衡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加快推进区域中心化进程,努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
数字看衡阳
衡阳作为全国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连续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和“全国数字经济百强城市”。
2022年
衡阳市地区生产总值跨上4000亿元台阶,增长5.2%,高于全省平均增速。
投资有效支撑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7%,高出计划目标0.2个百分点。
产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2.4%、37.1%。
衡阳形成“一核两电三色四新”十大主导产业:
一核
核技术应用产业
两电
电气设备、电子信息产业
三色
“有色、白色、黑色”即有色金属、盐卤化工、钢管及深加工产业
四新
新能源汽车、生态农业、现代物流、文旅康养产业
衡阳 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怎么干
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打造更优创新生态
1、培育创新载体
抓好中科院地理所衡阳综合试验站、南华大学“辐射-线粒体与人类重大疾病”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
推动知名高校与在衡企业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培育计划
2、引育创新人才
持续实施“万雁入衡”行动
加快创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着力打造“中部匠都”
实施数字经济“领头雁计划”
加快建设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
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转型,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1、突出制造业强市
全力推动输变电产业集群创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积极培育钢管及深加工、电子信息等产业创建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围绕“三大枢纽”“五大基础工程”“八大示范基地”,加快衡东燃气发电、湘衡盐化100万吨纯碱、湘南纺织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
建设“五好”园区,推动松木经开区、衡东经开区调区扩区,支持省级电力装备配套产业园、特变电工云集5G产业园建设
2、提速服务业发展
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
积极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等产业
大力发展电商直播、政务直播、在线服务等新服务业态
3、提质增效现代农业
新建高标准农田40万亩
深入实施“六大强农”行动
大力发展农业“双百十”产业
坚定不移扩大内需,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1、保持有效投资较快增长
加强项目谋划储备,抢抓政策窗口期
深化政银企对接合作
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市政、交通、生态环境等领域项目建设
深入落实“五制一平台”、重大项目专班、“双指挥长”等推进机制,实施市重点项目400个以上
2、把恢复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挖掘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
大力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消费、“互联网+”等消费新模式
推进南岳寿岳文化、工业遗址文化等文旅产业发展
加快构建县域商业体系
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
1、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深化“放管服”改革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加快城区园区管理体制改革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2、扩大高水平开放
深化重点区域开放合作,规划建设对接东盟、非洲的“一带一路”产业园
高效运营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中心站和中欧(中亚)班列
加快建设衡阳陆港物流枢纽
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加强重点工业企业废气深度治理
开展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
完善能耗双控工作机制
大力发展风电和集中式光伏发电
深入推进湘江及其主要支流环境综合整治
坚定不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1、提质中心城区
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改造城镇棚户区693户、老旧小区290个
抓好铜桥港污水处理厂改造、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一期)等项目建设
2、建设美丽乡村
深入实施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垃圾治理和村庄清洁专项行动
统筹水电路气网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邮政在乡”“快递进村”工程
着力推进“宁电入湘”衡阳段、管道天然气“县县通”等能源项目建设
持续开展通道绿化三年行动
坚定不移推进民生改善,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兜底保障能力
坚定不移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动态调整优化疫情防控措施
加强电力、天然气等综合保供
防范金融和债务风险
加强储备粮安全管理
深化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
岳阳
2023年是全力拼经济、扩投资、稳增长的一年。岳阳市坚持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全市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精神,聚焦打好“发展六仗”,服务重大决策,对接重大战略,推进重大项目,在推进全市高质量发展和建设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中当先锋、打头阵、作贡献。
岳阳 “门户”优势
湖南唯一濒临长江的一类口岸城市,拥有“三区一港五口岸”
抢抓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机遇
连续5年上榜“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2022年上榜“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居全省第1位
53个省重点建设项目和205个市重大建设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打造中部地区最大石化产业基地
齐聚省四大实验室
岳阳“奋力开新局 全力拼经济”行动
全力统筹经济运行
1、加强宏观谋划
制定出台岳阳市打好发展“六仗”总体方案、打好“经济增长主动仗”工作方案
2、加强统筹调度
加强对主要经济指标、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的监测调度,目标任务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实行旬分析、月通报、季讲评
全力推进重大项目
1、实施“项目建设年”行动
出台“项目建设年行动方案”
建立“周监测、月通报、季讲评”工作机制
坚持“一线工作法”
2、突出抓好“立省项目”
加快推进“两厂”整合、项目立项
全力推动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己内酰胺项目建设,己二腈等配套项目落地
打造中部地区最大的石化产业基地
3、加快推进重大能源项目
加快推进国能岳阳电厂、平江抽水蓄能电站、汨罗抽水蓄能电站、岳阳煤炭铁水集运储备基地、华容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岳阳县龙泉山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等重大能源项目建设和全市新能源项目建设
争取6×100万千瓦火电项目落地,加快建设中部地区综合能源基地
全力落实争资争项
1、精准谋划储备项目
抓好项目策划包装、对接跟进、落地见效
超前包装谋划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
培训指导县市区和项目单位做好谋划论证、项目包装等前期工作
滚动充实2023年项目储备库
2、加大争资争项力度
加强协调对接,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等资金支持
继续跟进乙烯和己内酰胺配套项目专项债到位
3、加强项目调度推进
对项目实施清单化管理
推动中央预算内项目、专项债券项目、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加快建设
全力创建“五好”园区
1、巩固提升“五好”园区创建成果
总结盘点2022年“五好”园区创建工作经验
持之以恒抓项目、强企业、建链条、兴产业,不断提升园区发展质量、效益
2、突出“五好”园区创建工作重点
持续抓好按月调度分析、园区数字地图建设、“三类”土地清理、闲置资产盘活、提升亩均效益、推动“二次创业”、建设绿色安全园区等重点工作
3、开展重点园区“赛马比拼”行动
以岳阳经开区、城陵矶新港区、绿色化工高新区、汨罗高新区、湘阴高新区为重点,突出亩均效益导向,通过实地调研督导、双月通报分析、季度讲评交流以及“落后”就要约谈的方式,带动全市产业园区发展提速增效
全力对接重大战略
1、深入对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
进一步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结合岳阳实际,谋划推进强市项目
参与湘鄂赣区域协同发展,推动一批跨区域重大项目落地
2、着力构建现代流通体系
进一步强化城陵矶港龙头地位,打造长江中游航运物流中心
推进常岳九铁路、荆岳高铁、长九高铁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落地
全力创建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
3、深度融入“强省会”战略
持续推进长岳协同发展,重点做好“承、畅、联、聚”文章
加快推进虞公港开发建设
加强与湘江新区对接,尽快组建临港产业开发区
4、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全力申报国家儿童友好城市
支持指导经开区临空经济区建设
全力深化绿色发展
1、着力打造“守护好一江碧水”首倡地
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岳阳五周年为契机,积极参与“4·25”系列活动,谋划举办长江高峰论坛,打造“守护好一江碧水”首倡地
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岳阳段)建设
2、持续深化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
围绕构建和谐江湖关系、破解“化工围江”难题、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三大示范方向持续发力,创造示范经验
3、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围绕能耗“双控”和“双碳”目标,严控“两高”项目,做好能耗存量挖潜和优化工作
全力推动重点改革
1、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
持续深化“三资”改革,推动国有平台公司市场化、实体化转型,推进园区资产盘活以及特许经营管理
积极争取岳阳作为国家发改委民营经济发展联系点城市
2、优化项目管理服务
加强立项审批和概算审查,严格规范工程变更,提升企业投资项目服务水平
3、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全面提升“双公示”和信用修复质量,提升“信易贷”规模
4、稳步推进价格改革
继续深化水电气价、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价格等领域改革,清理规范城镇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行业收费行为
全力守牢底线工作
1、扛牢粮食安全责任
与相关部门配合,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20万亩左右,实现粮食产量300万吨
全力争取2023年度“湖南优质粮油工程升级版”和省“粮油千亿产业工程”项目落地
2、加强能源保供工作
推进《岳阳市新一轮电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科学部署“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持续提升重点企业和民生用电保障能力
3、抓好价格监测管理
保障全市物价稳定、供应正常,加强物价监测和管理,适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益阳
2023年,益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为全面建设富饶、创新、活力、美丽、幸福的现代化新益阳开好局起好步。
益阳 “成绩单”
益阳是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一域,是渝长厦高铁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是长株潭都市圈的拓展区、辐射区,也是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省新一轮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市。
2022年“成绩单”亮点一览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12.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9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3位
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5.1%,居全省第2位
沅江船舶、安化黑茶、桃江竹木、高新区先进碳基材料新入选湖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
益阳南站、常益长高铁竣工
安化抽水蓄能、益阳电厂三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启动
桃江县“客货邮融合发展+乡村好运”获评全国第三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
赫山农村土地数字化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
益阳 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怎么干
培育高质效现代产业,提升高质量发展势能
1、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54个10亿级以上项目建设,确保捷创新材二期、新兴管件二期、莱通光学等项目建成投产。促进产业投资,尤其是制造业投资比重不断提升
2、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泰知香粮食仓储及物流应急配送设施、颐丰食品冷链物流等项目建设,强化服务业与制造业双向融合发展,推进安化黑茶互联网、华为云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产业
3、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验市建设,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在550万亩以上、234万吨以上
千方百计稳市场主体,释放高质量发展活力
1、持续推进市场主体倍增
力争市场主体总数突破41.3万户
2、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继续开展营商环境大优化行动,争取安化县、南县、赫山区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试点创全省样板
3、持续创建“五好”园区
新开工、新投产园区工业项目各100个以上,基本形成国家级园区“两主一特”、省级园区“一主一特”产业布局。健全“亩均论英雄”评价机制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融入高质量发展格局
1、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实施市级重点项目450个以上,产业项目280个以上,重点抓好十大产业项目,谋划储备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400个以上、专项债券项目200个以上
2、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围绕汽车、家居建材、农产品、餐饮美食等重点板块,开展“一月一主题”促消费活动,打造“一江”“一带”“两街”“三圈”、N个夜市的“1+1+2+3+N”夜经济载体
3、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
组织参加“港洽周”“中博会”“进博会”等活动,新签约落地“三类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0个以上、湘商回归投资新注册企业50家以上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拓宽高质量发展空间
1、稳步推动“东接东融”
实施《益阳市落实强省会战略加快东接东融工作方案(2022—2023年)》,完成9个方面29项重点任务。精准对接长沙新兴优势产业链,加大与长沙大学城、湖南省农科院、岳麓山实验室等合作力度,促推交通、产业、科创等协调发展
2、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重点抓好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宁电入湘、风电、集中式光伏发电、国道319资阳段、常鲇航道等项目建设,推动益芦航道、澧资航道、桃益航道开工,争取大通湖、赫山、安化通用机场先行开工,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0亿元以上。新建及改建5G基站1200个。充电桩增量达到3000个以上
3、实施“强核”战略
出台推进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加快建设“三微”项目,打造三周文化馆、中国著名作家作品展览走廊,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4、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继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设美丽庭院200个、美丽屋场150个
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
全面推进洞庭湖区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智慧+”农业发展和数字乡村建设等13项现代农业改革任务
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国资国企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
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
1、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上持续用力
实施《益阳市“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完成沅江楚怡中职学校改扩建、南县等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益阳职业技术学院高新产业学院建设和振兴县域高中行动
2、在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
持续推进健康益阳15个专项行动,加快益阳市第一中医医院扩建工程建设。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落实城乡低保和残疾人“两项补贴”保障水平等重点民生实事。加强“雪亮医保”建设,实施全民参保行动
3、在劳有所得、住有所居上持续用力
积极构建大就业格局,深化“一县一品”劳务品牌创建,推行“益阳直聘”,打造一批示范性创业孵化基地,稳定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
统筹发展与安全,筑牢高质量发展防线
1、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举措
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
2、加快推动绿色发展
完成突出国省环境问题的整改销号,全面实施洞庭湖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持续推动矿业绿色转型发展
3、牢牢守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加强森林防火设施建设,严防严控政府债务和金融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网络借贷等涉众型经济犯罪
娄底
2023年,娄底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全面推进“三融三创三增”,大力实施“九大攻坚行动”,奋力在全省A类地区争先创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娄底开好局起好步。
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
娄底市将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作为践行“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的具体行动,着力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名城,集聚湖南涟钢、VAMA、浙湘新材、宏旺、金磁、正威等一大批龙头及配套企业,先后获评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国家资源型城市、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其中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连续两年获评全国优秀。2022年,省委、省政府出台《支持娄底市先进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印发“材料谷”高质量发展规划、硅钢产业规划,强力推进娄底“材料谷”产业项目建设“500工程”。
娄底 2023年全力拼经济怎么干
坚持制造强市质量强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1、打造中部地区“材料谷”
全面落实省政府《支持娄底市先进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围绕“延链、成网、优环境”,实施“材料谷”建设攻坚行动,务实推动“材料谷”高质量发展规划、硅钢规划落实,加快构建“乔灌草”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到2023年底,力争硅钢热轧基板产能达到400万吨左右,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5%,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升到28%。
2、实施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
做强做优钢铁新材千亿产业链和涟钢、冷钢、VAMA等3户百亿企业,持续培育一批县级百亿产业、十亿项目,重点抓好硅钢产业园、薄板深加工产业园建设,确保浙湘新材二期、宏旺新材二期开工建设,涟钢冷轧硅钢产品一期、湖南金磁一期竣工投产,推动湖南钢铁、正威铜业、东旭集团、新疆贵汇海等在娄投资项目加快签约落地,力争产业投资增长10%以上。积极培育新动能,支持大健康产业和通用航空产业发展。
3、加快“五好”园区建设
强化“以亩产论英雄”导向,完成“三类”土地清理处置,按照国省级园区“两主一特”“一主一特”产业定位,推动园区错位协同发展。完善园区考评机制,推动全市园区进位10%以上。加快推进园区扩区,支持娄底高新区斗笠山化工园、新化高新区向红片区化工园和锡矿山有色金属产业园建设。加快园区数字地图建设,实现“两边界四联通”。
4、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
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围绕“材料谷”建设,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研发设计、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加快铁路专用线、货运站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一批重点物流企业、物流园。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拓展“区块链+”场景应用,实施智能制造赋能工程,深入开展“两上三化”行动,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平台、标杆企业、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示范车间。
5、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实施“市场主体和规上企业双倍增”计划,聚焦“四上”企业培育,优化服务稳存量;聚焦农村、创新创业、货物运输、自建房无证经营等板块挖潜量;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扩增量,力争净增市场主体3万家、新增规模工业企业70家以上。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一批“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
坚持畅通经济循环,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
1、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实施扩投资集中攻坚行动,以“材料谷”建设为总揽,紧盯规划、市场、民生需求,谋划储备一批政策化、市场化、产业化项目,做深做实项目建设“两个前期”,做好“两个准备”,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网络型基础设施方面,突出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500工程”;产业升级基础设施方面,升级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数据中心建设和5G场景应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攻坚行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方面,重点推进高标准农田、现代设施农业、农产品冷链设施等项目建设。安全基础设施方面,加大能源储备、粮食安全、生态安全、防灾减灾、公共卫生应急等设施投入建设力度。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深入推进“娄商返娄”行动,办好湘博会、娄商大会,实施招商引资工作党政“一把手”工程,围绕产业链布局开展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全年招引亿元以上项目80个以上,其中“三类500强”项目6个以上、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完善招商引资签约项目落地跟踪服务机制,落地率不低于70%。实现内联引资、实际利用外资均增长10%以上。
坚持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1、强化创新驱动
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接续开展“材料谷”重大专项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推动更多项目纳入部省级科技攻关计划。实施“创新平台和研发投入双倍增”计划,加快推进“材料谷”科创中心、娄底先进陶瓷科创中心建设,积极组建“锑矿区生态修复”省重点实验室。加强产学研合作,探索“异地研发+娄底孵化生产”的合作机制,积极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和科研创新中心基地。
2、打造省域人才副中心城市
落实“人才新政36条”,组建“人才集团”“人才超市”,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深化校地企合作,围绕优势产业链优化学科链、部署创新链、布局人才链。建立健全柔性引才机制,持续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常态化举办“湘中青年英才”“湘中青年工匠之星”评选,紧盯高层次人才的“关键小事”,优化拓展“湘中英才卡”服务事项,加强人才公寓建设。创新人才管理、评价、流动、使用和激励机制,打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
郴州
2023年,郴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三新一高”要求,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聚焦“四大定位”,创造“四敢环境”,开足马力扩投资稳增长,打好“发展六仗”,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国家创新示范区、开放发展排头兵、湖南重要增长极“,为全省发展大局作出郴州新的贡献。
郴州 影响力
湖南“南大门”:
处于“一带一部”最前沿和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地区,郴州国际陆港开港,融通湾区、联动全国、链接世界
“中国有色金属之乡”:
矿产资源丰富,形成以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为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有色金属产业全行业营收突破千亿
“走遍五大洲,最美有郴州”:
拥有红色经典、绿色山水、夜色休闲、古色人文“四张名片”,2022年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增速全省第一位,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举办地
郴州 2023年拼经济
开足马力扩投资稳增长
全力推动开工复工
认真谋划筛选省市重点建设项目277个(总投资33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00亿元以上),一季度计划投资230亿元以上。选派“项目能手”一对一帮扶90个重点项目、30个旅发大会观摩项目,做好项目开复工保障服务工作,确保30个观摩项目2月底前全面开工、 120个旅发大会重点项目3月底全部开工建设。3月组织开展一次省市重点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召开旅发大会观摩项目现场督战会。
合力办理项目手续
开辟优先办理、容缺审批的“绿色通道”。2月组织一次银企对接会,签约一批融资贷款项目。2月底前全部办完30个观摩项目100个子项目的各类手续,3月底前集中办理一批旅发大会重点项目和省市重点项目的立项、规划、用地、施工许可手续。
奋力开展争资跑项
抢抓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落户郴州的历史机遇,细化实化2023年争资跑项工作方案。增报尚未纳入中省储备库的观摩项目资料。一季度争取中省各类专项资金15亿元以上,全市发行政府债券20亿元以上。
强力加快项目进度
坚持“周调度、月通报、季评比”机制,推动省市重点项目和旅发大会重点项目建设进度。评选一季度“十大红旗项目”和“十大蜗牛项目”。一季度,带动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5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