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产业园区是全省经济建设的发动机、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多次就深化产业园区管理制度改革作出部署,省委书记沈晓明主持召开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专题座谈会,强调持续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园区发展规模和质量效益同步提升,推动全省园区高质量发展。从7月9日起,“湖南发改”公众号将开设专栏推出系列报道,带您走近改革创新持续深化、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的园区一线,感受湖湘精神书写的奋斗史诗!
靖州是“中国茯苓之乡”“中国楠竹之乡”。全县以茯苓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56万亩,年集散茯苓8万吨,茯苓交易量占全国的70%以上;楠竹种植面积21.6万亩,辐射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竹林318万亩。近年来,靖州产业开发区坚持“有什么优势资源就发展什么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形成了以茯苓为主的医药健康、以楠竹为主的生物基新材料等相对成型、成链、成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园区主特产业集聚度达84.5%。
一、坚持龙头引育,凸显集聚效应
一是注重招大引强。成功引进国药、重药、上药、修正等“三类500强”企业4家,修正药业项目入列2024年湖南省重点产业建设项目。培育引进辰铭、亿欧、领高、纤多多等竹材和竹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其中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二是突出示范带动。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明显,云南、湖北等地茯苓加工企业不断向靖州集聚,江西、四川等地竹木加工企业相继落户靖州,茯苓加工企业达71家、楠竹加工企业达41家,2023年综合产值分别达63.8亿元、15亿元。三是推动集群发展。现有茯苓、楠竹规上工业企业40家、高新技术企业3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家,培育挂牌企业1家、上市后备企业1家,产业集聚效应更加凸显。力争到2025年,实现茯苓百亿产业目标;到2027年,实现楠竹百亿产业目标。
二、坚持补链延链,增强发展动能
一是延伸产业链条。实施“一园一平台两基地三区五中心”战略,构建茯园、茯业、茯销、茯科、茯馆、茯养、茯游、茯村、茯节九大体系,坚持全链条打造,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按照“竹笋做食品、竹兜做板材、竹中做筷胚、竹尾做竹签、竹粉做活性炭、竹叶做提取”的加工模式,做到全竹利用和效益最大化。二是加快项目建设。2023年以来,共实施茯苓、楠竹产业基础性、关键性、战略性项目17个,总投资48亿元。茯苓菌种选育繁殖研发生产中心项目、茯苓提取及制剂生产线项目、生物质多联产炭汽一体化项目、竹醋液精深加工示范项目开工建设,高附加值加工体系逐步形成,产业竞争力稳步提升。三是完善配套功能。省级茯苓及其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万吨茯苓冷链智能仓储提取、集中供能、高标准竹丰产林基地、高质量竹产品研发基地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三、坚持科技赋能,提升产业实力
一是建强创新载体。围绕茯苓、楠竹两大主导产业,建成省级技术创新载体9个、市级技术创新载体24个、省级研发中心1个,获得专利23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省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是突破技术瓶颈。加强与中科院、清华生命科学院、南京林科大、湖南林科院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了茯苓新菌种选育、茯苓酸提取纯化、多层平压竹板材碳化、竹纤维提取提纯等技术瓶颈。制定发布《靖州茯苓菌种》《靖州茯苓栽培技术规程》等4个省级地方标准,茯苓ISO国际标准于2024年2月9日在澳大利亚悉尼正式发布。完成楠竹县域FSC和CFCC认证。三是加速成果转化。开发出抗癌药“茯苓多糖口服液”和心脑血管药“复方银杏通脉口服液”2个全国独家新药,其他国药准字药品6个,“补天胶囊”“茯苓饮”“茯苓面膜”等保健品、食品和美容化妆品80余种。与怀化国际陆港、海关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打通铁海联运新通道,预计年底竹制品出口量将超过600个标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