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我省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的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优化管理体制机制
关于机制建设方面。2014年,省人民政府建立了服务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并设立了现代物流产业专项协调小组,常务副省长为组长,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等是成员单位。其中,冷链物流属于现代物流,省发展改革委将根据冷链物流发展情况,协同相关部门加强对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工作的政策指导、协调推进和重大问题研究。关于标准体系建设方面,2020年我省印发了《湖南省冷链物流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将推进标准制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相继制定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建设与管理规范、小龙虾冷链运输规范等一系列地方标准。下一步,省有关部门将鼓励龙头企业依法依规主导或参与团体标准、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依托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以及龙头企业,组织编写相关的湖南冷链地方标准和操作规范,以及冷链物流行业团体标准。推广长沙市、常德市、怀化市等城市物流标准化试点经验,鼓励龙头冷链企业按照标准化、规范化运作要求,升级改造或新建符合实际的标准化设施,更新一批托盘、货架、叉车等标准化设备,形成标准统一、相互配套的标准化模式。开展冷链物流标准化专项培训,组织开展冷链物流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宣贯活动和“达标对标”活动,引导企业主动公开服务标准。
二、关于全链条布局补上设施短板
近年来,我省围绕“全链条、网络化、严标准、可追溯、高效率”目标,进一步补齐短板,在全省范围内构建“一核三区多基地”冷链物流格局。省发展改革委加强规划引领,起草并报省政府同意印发了《湖南省“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湖南省冷链物流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全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规划,争取长沙、怀化、永州、衡阳获批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2022、2023、2024年分别争取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排6400万元、4300万元、4700万元支持项目建设,2020年以来每年从省预算内安排资金2000万元支持冷链项目建设。省农业农村厅根据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全面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的通知》(农市办〔2021〕7号)精神,坚持重点支持鲜活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原则,围绕蔬菜、水果,兼顾薯类、食用菌、茶叶、中药材等地方优势特色品种,在当地政府重视、建设需求迫切的地区,优先开展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2020年以来,我省共投入资金18.33亿元,共新建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10383个,新增库容478万立方米,新增冷藏能力92万吨,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下一步,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将继续积极争取更多的资金加大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补短板行动,鼓励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田头市场+批发市场”等模式,完善三级节点冷链物流网络体系。
三、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化服务
近年来,我省注重发挥不同类型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建立健全联建共享模式,因地制宜探索出多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建设运营模式。一是多个主体联建、助推产品增值模式。鼓励多个同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抱团联建冷藏设施。如郴州汝城县七家合作社、家庭农场在产地共同建设冷库,组建生姜产业联合体,共同享有应季仓储使用权和冷库经营收益分红权。同时,开展分级分选和包装服务,形成田头市场,平均每斤生姜价格提高0.5元左右,姜农每亩收入提高2000元以上。二是龙头企业参股、提高经营收入模式。鼓励涉农龙头企业牵头,采取“前店后库”“前厂后库”形式,出资入股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冷藏保鲜设施项目。如株洲茶陵县红星盛康油脂公司以冷链为纽带,参股县内三家合作社冷库,库容2400立方米,通过企业对接长沙红星大市场,有效拓展了黄桃、梨子、白玉丝瓜、食用菌、油茶籽等果蔬农产品销售渠道,企业利润提高20%,农户增收10%以上。三是村级组织引领、盘活集体资产模式。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龙头,以闲置院落、厂房、土地等资产和财政资金入股打造冷链产业园,推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活可干、有钱可赚、有红可分”。如长沙县江背镇福田浩淼冷链集配中心,由该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带领8个实施主体开展建设,获财政补贴450万元,社会融资1500万元,每年冷库出租为村集体创收30.2万元,带动当地60余人家门口就业。下一步,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将支持冷链物流骨干企业加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合作开展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探索依托重点龙头冷链物流企业建立冷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提升全省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
四、关于聚焦绿色智能提升技术装备水平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科技创新。一是加大科技攻关,部署实施了“冷链物流智能仓库管理系统建设与应用”“农产品冷链储运装备研发与配套技术”“预包装猪肉绿色保鲜与冷链储运关键技术研究”等一批科研攻关项目,着力解决农产品运输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为我省农产品冷链运输物流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二是积极选派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服务,从湖南农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选派领域科技人员到基层一线开展科技服务,指导企业发展,帮助企业培养研发人员,加快冷链运输装备先进适用技术成果转化。三是鼓励企业采用大数据、物联网、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冷链物流领域应用。下一步,将大力推进省农产品冷链运输装备科技创新,加强协同攻关,持续提高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科技创新水平,推动成果在省内转化落地。深入实施“三尖”创新人才工程,依托全省122个县(市、区)的科技专家服务团,组织动员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到基层一线开展科技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人才与智力支撑。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优先在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国债、专项债等方面给予冷链物流企业智能化改造提升资金支持,推动冷链物流企业在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包装、装卸等服务领域数字化改造,支持数字货运平台发展,推动货运供需信息在线对接和实时共享,发展共同配送、集中配送、智能配送等新模式,解决货运市场分散和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鼓励物流企业运用智能仓库管理系统,实现进出货无缝对接和订单精准处理,仓储设施设备智能化改造。严格落实企业能耗标准,以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为契机推动冷链企业提升节能水平。
五、关于强化政策集成与要素保障
关于要素保障等方面。2020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冷链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对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降低企业用电成本、保障合理用地需求、拓宽投融资渠道等方面均明确了具体的支持措施。关于培训方面。自2021年起,每年省农业农村厅在制定省高素质农民培育方案时都将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实用技术和冷链物流运营管理培训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育课堂教学必设课程,累计培训冷链物流管理负责人和技术人员3万余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支持范围。下一步,我委将会同省有关部门围绕落实《关于促进冷链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抓好冷链物流用地、用电、资金支持等要素保障。加大对冷链物流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支持全省22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增设或优化冷链物流方面的课程,加快培养实用型冷链物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