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57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6-27 16:14

《关于打造一批支撑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议》的答复:

十四五以来,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工信厅等单位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先进制造业发展需要,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为落实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省发展改革委把支持产教融合项目建设作为工作抓手,推动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经我委申报争取,长株潭城市群20217月获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十四五以来,长株潭地区产教融合项目累计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49496万元,建设了湖南女子学院养老托幼实训楼项目等8个学校项目;发行地方专项债券4.63亿元,建设了湘乡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改扩建项目等5所学校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加快了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础设施建设,为深化校企合作、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省教育厅积极推动长沙、株洲、衡阳等市国家级产业园区探索开展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20239月,株洲市域产教联合体入选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全国共28个)。20241月,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开展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引导各地坚持以产业园区为基础,以产教融合为主线,整合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和科研院所等各方资源,启动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33个。经各市州推荐,对接我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遴选立项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单位21个。同时,大力支持中车集团、拓维信息等龙头企业,联合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高水平高职学校,牵头成立轨道交通装备、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等35家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汇聚产教资源,开展人才培养,服务技术创新,推动共生发展。

省人社厅牵头推动技工教育发展,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区域发展布局,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产教融合。通过提升办学水平,加强课程建设,开展师资提质培优三年行动,建立健全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求专业体系,赋能技工教育提质增效。


省工信厅
落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和有关要求,高度重视并加快推进“4+6”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引导组建产业集群联盟,推进产业学院建设和产业人才评价,助力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指导和支持长沙市工程机械、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和株洲市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等4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落实产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

一、关于以园区为基础,完善运行保障机制

省工信厅在推动“4+6”先进制造业集向世界级集群跃升的过程中,发挥产业园区要素聚集和产业承载作用、龙头企业主导作用、高校科研院所技术及人才支撑作用、中小企业协同配套作用,共建产教联合体、创新联合体、开放型生态实验室等,开展技术、标准、规范、应用等创新研究,引导集群企业和高校、职业院校、科研机构产学研用对接,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协同育人示范基地等人才培养载体建设,围绕产业技术瓶颈和卡脖子技术难题开展协同创新育人

二、关于以支撑产业经济为重点,优化结构布局

省工信厅将引导和支持组建成立湖南省产业集群联盟指导和支持长沙市工程机械等4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落实产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凝聚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金融单位、社会机构以及集群发展,促进组织的共识与合力,深化集群高水平交流合作,构建湖南产业集群发展命运共同体。

三、关于以全产业链建设为关键,激发活力动力

省发展改革委将组织长株潭三市继续深化推进产教融合建设,把产教融合改革作为全产业链建设的关键一环,以制度创新为目标,平台建设为抓手,推动建立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改革推进机制,促进教育和产业体系人才、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资源要素聚集融合、优势互补,激发产业链动力活力。待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委研究出台具体的产教融合优惠支持政策和标准后,将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制定产教融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激励政策的实施细则,加大对参与产教融合、主动与学校深度开展合作企业的支持政策,进一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四、以服务学生发展为目标,创新培养模式

省教育厅将指导联合体内各本科高校和职业院校紧密对接产业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健全完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优化机制,进一步提升专业设置的匹配度。支持联合体内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专业规划、人才培养标准、教材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环节,及时把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教育教学实践,深化订单式、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扩大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开展实习实训和教师岗位实践的规模,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省人社厅将继续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规模开展高质量培训,进一步健全技能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2024618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570号提案的答复

33339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