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大考验中彰显担当
——一论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一次大战,也是一场大考,考的是党员干部是不是对党忠诚、对人民充满感情,考的是我们的忧患意识、治理能力和在危机困难面前的处置本领,考的是基层党组织是否坚强、党群干群关系是否密切。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考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体现对党绝对忠诚,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和最重要的工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打赢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让鲜红的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保持了疫情防控的有力有序和社会大局的安全稳定。截至目前,全省疫情得到基本遏制,已连续20余天无新增确诊病例,所有住院病例实现清零,规模工业复工率接近100%。
实践证明,只要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都有强烈的忠诚意识、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都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就会很有力量、就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通过这场严峻战斗考验,全省党的建设得到加强,广大党员干部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忧患意识进一步增强、工作本领进一步提高。尤为重要的是,我们在战疫中凝结了弥足珍贵的共识与启示,刚刚闭幕的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对此作了“六个始终”的提炼,也就是始终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如履薄冰的谨慎;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始终强化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始终坚持辩证思维、做到两手抓两手硬;始终注重分类指导、精准精细。“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这些认识和启示,体现了党的初心和使命,彰显了科学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为做好下阶段疫情防控、全面恢复我省经济社会秩序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
诚然,在这次应对疫情中,我们有成绩、有经验、有体会,但也暴露出一些明显短板和不足。有的同志忧患意识、底线思维树得不牢,风险防范、应急处置准备不足;有的地方大局意识、依法科学防控意识不够强,盲目地跟着网络走、缺乏判断力;有的同志不敢担当、不愿负责,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什么都等上面部署,缺乏主动思考、提前谋划;有的地方既有工作措施不到位、也有方法简单偏颇的问题;有的地方工作抓而不实、抓而不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然存在;有些干部能力明显跟不上,关键时刻掉链子等等。倘若我们的忧患意识再强一些,排查再细致一点,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措施再周密一点,工作再科学精准一点,各地聚集性感染就可能更少一些,全省确诊病例总数也会下降一些,疫情防控的效果还将更好一些,经济社会受到的冲击会更小一点。
毛泽东同志说:“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善于总结经验、修正错误、把握规律,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也是我们党推动事业发展、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制胜法宝。从疫情防控实践看,前进道路不会一帆风顺,风险隐患多元多样多变,需要我们增强风险意识,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学习能力,改进工作作风,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工作本领。对前阶段工作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和体会,我们要继续坚持好,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努力解决好,切实把党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抓实抓细抓落地。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至关重要。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着眼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明确了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科学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一鼓作气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持续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用心用情保民生保稳定、锲而不舍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重点工作,这是我们丝毫不能放松的。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现在,疫情在全世界范围愈演愈烈,疫情防控输入性风险加大,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复杂。全省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知责负责、知重负重,“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战争中学会战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这场大考中磨砺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切实把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形势巩固好,把全省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恢复好,把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完成好,以实干实效交出满意的“考卷”。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抓防控促发展
——二论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解决一切问题的思想武器和重要法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就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论述,强调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准确分析把握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强调统筹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加强疫情防控这根弦不能松,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要抓紧,等等。这些重要论述,深入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矛盾运动规律,深刻阐明了认识和解决矛盾的思路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灵活运用,为我们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提供了科学方法论。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事不避难,知难不难。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矛盾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一定条件下,坏事与好事、挑战与机遇、不利因素与有利因素、次要矛盾与主要矛盾可以相互转换。善于观大势、识大局,把握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是做领导的基本功。在疫情防控斗争中,我们从客观实际出发,根据疫情形势的阶段性变化,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制定相应战术打法。初期,围绕“外防输入、内防扩散”要求,把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作为关键着力点,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当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时,及时制定落实以县域为单元的分区分级防控策略,实行精准复工复产,做到两手抓两手硬,避免因疫情耽搁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进程;当疫情呈全球扩散态势时,迅速调整防控重心,制定出台来湘外国人和回国公民疫情防控办法,坚决防止境外疫情输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坚持辩证思维,准确把握各个阶段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既抓重点又抓统筹,防止只抓一点、不及其余,有力推动不利因素向有利因素转变,较好实现了从打遭遇战阻击战到打主动战歼灭战的转移。
“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矛盾运动永无止境,旧的问题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问题。毋庸讳言,经过前段努力,疫情防控积极向好态势正在拓展,但不获全胜决不能轻言成功,仍需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生产生活秩序正在逐步恢复,但面临发展环境更加趋紧,全面推动复工复产、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实现全年各项目标任务,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但确保决战决胜仍然不能松劲懈怠,加上这次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了诸多困难,越到最后阶段越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但各领域潜藏的风险隐患不少,需要密切关注、及时化解;舆论形势总体平稳,但网上意识形态斗争树欲静而风不止,需要科学有效应对,防止“茶杯里的风波”演变成现实社会风暴。
矛盾固然是客观事物存在的基本方式,同样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有问题、矛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遇到问题绕道走、碰到矛盾就缩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如果对这些矛盾熟视无睹,甚至回避、掩饰矛盾,在矛盾面前畏缩不前,坐看矛盾积累恶化,就会积重难返,势必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唯有强化问题意识,敢于直面矛盾,科学分析研判形势走向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既坚定信心又不盲目乐观,既正视困难又不畏惧艰险,做到因势而谋、因应施策,才能化危为机、变压力为动力,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正确把握大势、洞察趋势、驾驭走势,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题中之义。这次疫情带来了不少新的形势变化,有些变化现在可以明显看到,有些变化可能在今后才能显现出来。面对这些复杂变化,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心中有数,同时又要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把握形势、分析问题、化解矛盾,既高度重视疫情带来的影响和冲击,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又保持见叶知秋的敏锐,捕捉和抢抓国家政策、项目建设、新的基建、科技创新、金融支持、消费升级、就业创业、公共卫生等相关产业发展和变化的机遇,提前谋划、主动部署,将其转化为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为湖南在中部地区崛起中走在前列打下坚实基础。“风雨过后见彩虹”,始终坚持辩证思维、掌握科学方法,就能更好在科学研判形势中把握机遇、抢抓机遇,将其转化为推动创新开放的强大动力。
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过去毛主席讲,“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运用好辩证唯物主义这个“望远镜”“显微镜”,善于观大势、识大局,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既讲两点论又讲重点论,统筹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在迎难而上中化危为机,在重大斗争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只有坚持动脑筋、想办法、迎难而上,我们的事业才能在不断认识矛盾、化解风险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