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 | 疫情之下,湖南经济稳中向好的底气何在?

发布日期:2020-03-09 15:00

42489b74-477e-4b96-b24f-0e910f1624a0.jpg

中联重科生产车间。

红网时刻记者 刘玉先 长沙报道

疫情之下,作为经济发展主角的广大企业来势如何?湖南经济稳中向好的底气又何在?

近日,红网记者跟随复工复产集中采访团进园区、入工厂,倾听企业心声,触摸经济脉搏。采访中,这样的声音鼓舞人心:

“14亿人口的大市场,我们信心满怀。”

“产业链条完备,我们心中不慌。”

“拥有核心竞争力,我们不惧风险。”

一个个来自企业的鲜活故事,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我们有较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近几年通过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集聚的向好势头不会改变。

这,正是湖南经济稳中向好的底气所在!

市场庞大,前景广阔

近14亿人的大市场,蕴藏着中国经济广阔的空间与澎湃动力,也是中国经济直面风险挑战的底气所在。

受疫情影响,中国手机玻璃最大生产企业蓝思科技的海外市场受到一定波及。“但只要我们应对得当,危中寻机,就能有效对冲疫情的影响。”蓝思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

无限风光在险峰。危机往往能激发企业更大的潜能,创造更大的机缘。

“依托庞大的国内市场,特别是随着5G时代的到来,以及疫情之下人们对手机屏幕期待的更高要求,这些都是我们接下来发力的重点。”该负责人介绍,眼下,公司复工率超80%,公司正瞄准5G时代研发新产品,并加速切入全球各大高端智能汽车主流厂商客户的供应链。

员工不足、原料不足、产品滞销……疫情之下,企业复工复产面临一系列挑战。走访中虽听闻企业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但看到更多的,是企业的韧性和对市场机会与趋势的敏锐嗅觉。

抓住5G元年以及疫情所带来的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云端经济”的高速增长。国科微全面复工复产,加大科研投入,为迎接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云端经济”和5G发展的市场新机遇做足充分准备。

如果说,“云端经济”的发展需要一定时间的话,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社区电商则立竿见影的迎来爆发式增长。

深耕社区电商这一细分领域的兴盛优选就是很好的典型。依托强大的社区“团长”和本地化的物流体系,兴盛优选迎来“疫”外之春。

数据显示,疫情期间,长沙近150万用户在兴盛优选下单,订单量较往常增长了约300%,新增用户数是往年同期的四倍以上。

“不可否认,疫情对餐饮、娱乐、房产等传统领域消费冲击较大,但我们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疫情后,被压抑的消费将出现强劲反弹。”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非典”经验,疫情后将有一个消费重启的过程,随之也会诞生一些新的消费热点和时尚。

为对冲疫情影响,省发改委将围绕新兴消费和其他重点消费领域推进重启文旅消费、发展健康消费、升级信息消费、鼓励家居消费、促进汽车消费升级“五大行动”,培育壮大消费增长新动能。

f98aa6d8-5657-4ba9-aed6-9fbcf3be4c74.jpg

中伟新能源生产车间。

复工复产,同频共振

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电子信息、新材料……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湖南逐步建立起较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

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湘企也逐渐步入了发展的正常轨道。

3月3日,中联重科混凝土泵送机械工厂总装车间,下料、焊接、机加工、涂装、装配……生产重现往日的繁忙。

中联重科助理总裁、泵送机械分公司总经理黄建兵介绍,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公司整体产能已恢复至去年同期的80%,前两月泵送机械的发运量同比增长230%。

再小的企业,在环环相扣的产业链上都是一颗不可或缺的螺丝钉,只有全产业链同步复工复产才能“同频共振”。

正是有了中联重科这一“大块头”的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随其后。

2月7日,就在中联重科复工后的第二天,作为工程机械产业链上的长沙天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随即复工复产。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耐磨管道及生产制备技术,是工程机械装备关键核心零部件的一种。

“目前,产业链上的复工的供应商企业已超80%。仅剩湖北及江浙地区的几家配套件企业,受疫情影响暂时未开工。”黄建兵介绍。

在“中国动力谷”——株洲,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车间里机器轰鸣、火花飞扬,一片繁忙的景象。身为产业链“领头羊”,中车株机2月11日启动复工复产,员工复工率超过90%。

中国轨道交通装备70%的“大脑”“心脏”“神经系统”都出自这里,中车株机的复工复产,从主机厂到配套厂,株洲整个产业链都已“动”了起来。

全省选派万名驻企防疫联络员、出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三十条政策措施……产业链上环环相扣,为快速修补链条上的缺口。省委省政府频出“硬招”,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增强企业信心。

WechatIMG10.jpg

卓誉科技先后两次为前线医院捐赠二十余台医用集成制氧设备和微压健康氧舱。

科技引领,势头正好

如果说巨大的市场、完备的产业链条是企业发展的机遇所在,那么通过科技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则是企业从容应对困难挑战的定力所在。

“前两个月,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42%,出口总额达5600万美元。”位于宁乡经开区的湖南中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部产业基地,来势很好。

疫情之下,这一骄人的业绩是如何创造的?答案就是拥有核心竞争力。

如果把一块锂电池比作“人体”,中伟新能源生产的正极前驱体材料就是“细胞”,是非常核心的基础材料。对市场潜力,公司总经理刘兴国表示,手机、电脑、电动汽车……凡属用到锂电池的地方,公司产品都有一席之地。

2013年,中伟新能源创业伊始就提出了“让公司产品和技术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目标。为此,公司每年将销售收入的3%至5%投入到研发当中。

技术的领先,使得中伟新能源紧跟全球高端供应链体系,与三星、LG等来自日韩、欧美的世界500强企业密切合作,加速全球布局。


红网 | 疫情之下,湖南经济稳中向好的底气何在?

11803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