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 |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胡伟林

发布日期:2020-05-28 10:43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 特稿主笔 龚德贤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冲击前所未有,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国内疫情基本阻断后,湖南省经济运行恢复的势头稳中向好。值此全国“两会”在京召开之际,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就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新基建”、“六保工作”、“复工复产”等问题,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胡伟林。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今年备受关注的“新基建”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是未来投资的新方向、新热点,湖南在这方面有什么谋划和布局?

  胡伟林:5G等为代表的新基建,既是当前稳定增长的有效抓手,也是未来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础条件,更是拉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湖南已经超前进行了一些布局,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先发优势。

  下一步我们将抢抓国家加大“新基建”投入的政策机遇,坚持项目和产业两手抓。一方面,加大“新基建”项目的投入力度。我们计划今年布局建设3万个5G基站,启动园区工业互联网、“城市大脑”数据中心建设,推进大中城市规模组网,进一步加大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的推广力度。初步估算,这方面的年度新增投资可以超过100亿元。

  同时,我们还在研究制定全省新基建“三年行动计划”,将坚持以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统筹规划全省“新基建”区域分布和重点领域。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在岳麓山国际大学科技城和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大力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

  另一方面,以“新基建”为契机,加强相关产业创新链条布局。随着新基建项目加快推进,相关产业将成为热点,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湖南将抢抓机遇,立足现有基础条件,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轨道交通、车联网、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相关产业领域,加快完善支持政策,强化创新应用试点示范,优先引入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落户,支持龙头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带动产业集群加速壮大。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请问湖南在落实“六保”任务方面有些什么举措?

  胡伟林:“六保”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也是必须守好的底线。湖南前期实施的一系列举措大部分也是聚焦“六保”任务展开的,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下一步,将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进一步抓细抓实。

  保居民就业方面,重点是从复工复产转向全面稳工稳产,稳住就业的基本盘。通过以工代赈、设置公益性岗位、扩大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规模等途径,解决好贫困群众和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同时,利用“湘就业”等服务平台,畅通就业供需渠道;利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

  保基本民生方面,重点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脱贫目标;扎实推进“六个全覆盖”工程,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力度,高质量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做好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加大低收入群体保障,守好民生底线。

  保市场主体方面,重点是打好企业帮扶政策“组合拳”,特别是针对中小微企业,抓好纾困、减税、减免房租、融资支持等各项政策的落实。同时,持续抓产业项目建设,深入推进“135”工程升级版,抓新兴产业孵化延伸,培育一批新的市场主体。

  保粮食能源安全方面,发挥农业大省的担当,确保今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15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600亿斤以上、生猪等主要农副产品生产稳定。同时,加强煤电油气运行情况监测调度,确保供应稳定。加强战略物资和能源储备设施建设,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重点是对现有产业链进行系统梳理,找准产业链供应链的断点和堵点,持续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对产业链龙头企业加强监测,及时解决原材料、技术供应问题。对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链,进一步引导上游产业集聚,提升本地配套率。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大力实施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的国产化替代。

  保基层运转方面,重点是加大基层政府财政运转情况调度,强化政府债务风险管控,加大保障力度,确保基本公共服务和预算支出有保障。积极引导地方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降低负债率。同时,强化支出管理,压缩不合理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一季度,湖南主要经济指标都位居全国前列,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复工复产、重启经济。具体是怎么做到的,请您介绍一下?

  胡伟林:疫情爆发初期,湖南省委省政府就在考虑严防严控之后经济怎么办。2月初,在全国率先做出了复工复产的部署。党中央提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后,又专门召开一次省委全会明确提出了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目标,迅速在全省形成了稳经济的氛围。

  在具体做法上:一是解决企业的痛点。防疫手段和物资保障、人员返岗、物流畅通是早期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我们从问题入手,如,选派2万多名驻企联络员下沉到2.5万家企业指导防疫,免费提供预防用中药汤剂;较早解除封村封路限制,开通“点对点”班车让工人返岗,并迅速上线“湘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对物流企业率先复工,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复工。在落实国家惠企政策基础上,还出台了一批含金量足的政策。全省规模工业、服务企业基本实现满岗复工,4月当月工业用电量增长12.2%,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6.2%

  二是狠抓项目的重点。投资能够迅速形成增长动能。2月下旬,省委省政府就明确提出积极抢抓国家扩大投资机遇,突出抓重大项目建设。先后两次召开全省稳投资电视电话会议,由省领导联系重点项目,持续抓产业项目建设年,推动14个市州829个重大项目同步集中开工。1-4月,全省新开工重大项目3613个,全省投资增长1.5%,实现了由负转正,增速和增量都位居全国前列。

  三是补上消费的断点。消费关联着大量的小微企业和社会就业,只有把消费启动起来才能畅通经济循环。为了启动消费,我们派发消费券,提前发放节日慰问费,累计带动商户交易额数百亿元;在全国率先安排2亿元文旅企业纾困资金;加快充电设施网点建设带动新能源汽车消费等。4月份的消费增幅较3月份回升了4.8个百分点。

  同时,针对海外疫情风险蔓延的新形势,持续深入扩大开放,帮助进出口企业稳定贸易渠道,解决实际困难。1-4月,全省进出口总额增长20.2%,增速居全国第1。狠抓春耕生产,稳住农业基础。目前全省主要经济指标都呈现出快速回升态势。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疫情过后,全球的产业链、分工链、价值链可能加速重构,作为中部省份,您觉得湖南要怎么抢抓机遇,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胡伟林:近年来,湖南在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过程中,一直紧跟产业格局新变化,按照产业链思路抓产业,目前已形成了3个万亿级产业、11个千亿产业,20大新兴优势产业的来势很好,湖南能够在疫情的冲击中迅速站稳脚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些年抓产业的积累。

  疫情冲击之下,我们发现了产业链中的一些短板,也看到了产业格局变化的一些新趋势。如何在危中寻机,省委省政府从疫情爆发之初,就部署专题研究,并着手启动了一些工作。初步考虑:一是明确重点。就是把产业格局变化的趋势和我省产业的优势结合起来,主要是支持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具备一定优势的产业企业,开展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攻关,加快补齐短板领域和“卡脖子”环节。

  支持新材料、信息安全、电子元器件等一批既有发展基础、又有市场前景的产业领域,实施“延链、强链”工程,加快打造国家级产业集群。支持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产业抢抓疫情带来的数字化、智能化趋势,进一步做大做强。

  二是建好平台。这次“两会”的全团建议,就提出支持长株潭创建国家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想以此为契机,加快打造全国一流的装备制造核心区、先进制造业核心区、智能制造示范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继续抓好“两山”(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和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两个创新产业孵化平台建设,培育一批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持续推进湘南湘西承接产业示范区建设,针对疫情后人口流动,就业取向的变化,大力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

  三是创新方式。既注重“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支持企业开展国际竞争合作,继续落实省领导联系产业链制度,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也注重强化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构建,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市场化应用。

  四是储备人才。产业重新洗牌布局的时候,正是人才大流动的时候。受疫情影响,不少沿海和国外企业都在大规模裁员,一些海外华人华侨归国的意愿明显增强,数量较大的留学生群体回国创业的氛围也更加浓厚。我们将利用这个好这个时间窗口,引进一批掌握国际先进技术、能够推动产业发展的高端科技人才。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 |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胡伟林

12185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