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巨变“看今朝——长江经济带省级党报首次联合考察采访走进江苏(下)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曹娴
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战场上如何积极作为?在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如何担当主力军?11月22日至24日,长江经济带省级党报首次联合考察采访走进江苏,揭开大江两岸“共抓大保护”的发展“密码”,看今朝“沧桑巨变"。
腾笼换鸟,新旧动能转换
常州滨江化工园区内,一户已经关停退出的化工企业,被改造成“长江大保护”展厅。“拆除前厂房林立,如今仅保留这幢行政楼,其余地块已基本复绿。”11月24日,展厅工作人员向采访团介绍。
长江常州段岸线全部位于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总长25.8公里,依江而建的滨江化工园区共有化工生产企业84家,是江苏省沿江城市中岸线最短、化工企业最密、“化工围江”特征最明显的区域之一。
“沿江地区低质低效化工企业加快关停腾退,今年内签约关停协议45家企业,安全拆除企业29家,至明年底将园区化工生产企业总量压减至30家以下。”常州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新北区委书记周斌说。沿滨江而行,江滩披新绿,岸线复葱茏。目前,长江常州段生态岸线占比高达80.6%,位列江苏省第一。
一边是“生产退、生态进,污染退、治理进”,一边是“低端退、高端进”。就在关停化工企业的不远处,药明康德全资子公司合全药业,凭借全球最大规模化学创新药工艺研发团队,以全球领先的生产平台,支持从公斤级到吨级的原料药及中间体的生产。
在常州国家高新区长江大保护指挥部,“接到任务不摇头、遇到困难不低头、完不成任务不回头”的标语分外醒目。“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周斌说,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契机,加快推动化工园区向高端化、安全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把“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当作历史责任,更当作历史性机遇。近年来,江苏沿线城市纷纷在“腾笼换鸟”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笼子”变得更干净,“鸟”也飞得更远。
11月23日,当采访团来到南通市滨江片区,一片由五朵大“花瓣”组成的花海映入眼帘。“这里曾经是全国最大的进口硫磺集散基地。”南通港(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施渠平介绍,沿江老港区及后方设施严重老化,既严重影响附近居民正常生活,也制约了港口进一步发展。通过2年努力,南通市全面退出市区段沿江货运功能。
港口发展何去何从?破旧立新,腾江越海。崭新的通海港区2019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3.6万标箱,同比增长70.9%,跻身国内江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前三强。今年1-10月,南通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50万标箱,已超去年全年。施渠平介绍,随着大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加快推进,一座崭新的绿色生态现代化港口群将在长三角北翼江海之滨迅速崛起。
“生态修复成为江宁滨江最耀眼的“名片”,良好生态推动了区域的招商引资,更进一步提升了百姓的幸福生活。”南京市江宁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樊向前对采访团表示。这些年,中兴通讯国内规模最大的5G制造基地以及LG化学锂电池项目、格力等总投资千亿元的多个重大项目,均选择落户在江宁滨江,“千亿级滨江先进制造业新高地”逐梦前行。
绿色发展,孕育更多可能
由传统化工重镇蝶变为现代化滨江新城,南京市栖霞区实实在在体会到了“环境赤字”转变为“生态盈余”的转型红利。
“累计关停、搬迁各类相关企业2000余家,但我们经济增速没有掉。”栖霞区委书记黎辉说。综合施策“关停并转”,系统开展修复治理,加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栖霞区的新型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壮大至千亿级,高端装备产业向价值链高端不断攀升;一大批新商业综合体、高端酒店、文旅项目进驻,全区服务业占GDP比重由2010年的19.68%提升至2019年的40.4%。
栖霞有城有乡,产业转型做大的同时,城乡面貌也在变好。如今的栖霞,近8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用于民生事业,全力除旧布新、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刷新交通出行、教育医疗等水平,新增约5万个就业岗位,真正让群众享受到宜居宜业的品质生活。
伴江而生,守住绿水青山;护江而行,实现转型升级。历经“绿色涅槃”的南通,同样令人期待。
“没有新发展理念的指引,就没有五山及沿江片区翻天覆地的变化。”南通狼山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成宾对采访团说。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享受到长江生态修复成果,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南通谋划进一步放大旅游影响力:坐拥“城市生态绿核”,做强“滨江亲水”体验,擦亮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历史遗存“名片”,努力打造江海交汇高品质旅游目的地。
张家港双山岛,一岛看四市,曾被国际城市规划大师、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赞为“黄金有价,宝岛难求”。如今的双山岛,定位“长江慢岛、沙上绿洲”。岛上原住民“90后”小炜是双山岛旅游度假区的解说员。她说,小时候“双山”光秃秃,现在绿油油。上千亩芦苇荡重现,螃蟹爬满江滩,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濒危物种震旦鸦雀也在岛上湿地“定居”……这些都让小炜津津乐道。
传承长江文脉,讲好长江故事。张家港市,这座长江边的“年轻的城市”,有着“古老的土地”。从2004年以来,张家港自觉扛起弘扬长江文化的大旗,携手沿江省市区,连续举办17届长江文化艺术节,创新推动长江文化在新时代大放异彩。
“越是深入实践,越能够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采访中,江苏沿江各地领导干部由衷地说。沿江各地正坚决破除旧动能、切换新动能,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永葆“一江清水向东流”。
[责编:李絮枫]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