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 打造高质量发展黄金经济带——江西、湖北、湖南三省相关负责人谈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1-01-06 09:01

建成百里长江“最美岸线”

——访湖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谢建辉

本报记者 刘 麟 谢 瑶

湖南位于长江中游,不仅拥有163公里长江黄金水道,还有被誉为“长江之肾”的洞庭湖,在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作用。湖南省如何自觉扛起“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政治责任,切实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对此,记者采访了湖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谢建辉。

记者:湖南在“共抓大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谢建辉:湖南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构建了以省委书记为第一总河长、省长为总河长,省、市、县、乡、村责任全覆盖的五级河湖长制管理体系,压实了从省到村的五级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同时,湖南省委、省政府印发了《湖南省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规划》,与鄂赣两省签订了《长江中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行动宣言》。同时,还与三峡集团签订《共抓长江大保护 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中国节能环保集团签订“共抓长江大保护”战略合作协议;与国开行湖南省分行签署了《开发性金融服务湖南省长江大保护战略合作协议》等。

记者:湖南在“集中力量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有什么好做法?

谢建辉:严格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狠抓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截至2020年11月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的37个突出问题,已完成整改31个,其余问题整改正有序推进。

大力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目前2018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的41个问题已完成整改23个,其余问题正按整改方案抓紧落实,交办的4226件信访件办结率达95%以上。同时,坚持举一反三自查自纠,梳理排查出省内生态环境自查问题200个,现已完成整改185个。

全面推进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化工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尾矿库污染治理“4+1”工程实施。2019年全省县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7.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57%;全省2678艘400总吨以上货船、350艘符合改造条件的400总吨以下货船已全面安装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记者:湖南正致力打造“最美长江岸线”,目前这项工作进展如何?

谢建辉:全力守护好长江这条母亲河,致力打造“最美长江岸线”,是湖南省委、省政府对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为兑现承诺,湖南已关停拆除长江干流岸线全部39个非法码头并完成生态复绿;关闭拆除42个泊位并完成坡岸整治;推进岸线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搬迁改造,破解“化工围江”找到新思路;完成长江岸线造林19593亩,湖南境内163公里长江岸线已变成人见人喜的美丽“风景线”。

记者:如何加快实现长江经济带湖南区域生态改善及产业破旧育新?

谢建辉:坚决抓好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截至2020年10月中旬,全省建档立卡渔船20457艘、渔民28148人全部退出,有就业意向的16777名渔民中16296人实现转产就业。

开展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和生态环境专项整治行动计划。2019年,洞庭湖区接近Ⅲ类水质标准,越冬水鸟超过24.6万只,创下10年之最。同时,实施湘江保护和治理行动计划,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突出系统联治。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组织实施湘江流域和洞庭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部署开展长江干流及湘江两岸各10公里范围内545座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

同时,全省企业加快破旧育新步伐,产业转型升级换挡提速。目前,已累计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1563家,经济发展的“绿色含量”不断提升。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000家,千亿园区达到12家,新引进“三类500强”企业112家。




经济日报 | 打造高质量发展黄金经济带——江西、湖北、湖南三省相关负责人谈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1411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