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 | 激荡“十三五”,湖南这样走过

发布日期:2021-01-25 15:57

2020年,注定会被历史深刻铭记。

面对新冠疫情的汹汹来袭,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不惧挑战、冲锋在前,全力保防护物资、保生产生活、保物流运输、保企业运行,承担疫情物资保障、口罩生产调度和企业复工复产三大任务,口罩日产能在较短时间内从34万只扩产至1.2亿只,位居全国前列。率先在全国启动有序复工复产,出台一系列“硬核”扶持措施,先后两次举行集中开工,14个市州同时吹响“冲锋号”,1547个重大项目破土动工,三湘大地,旌旗猎猎,战鼓催征。

仅上半年,全省新开工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就达4403个,超过2019年全年。湖南复工复产得到中办国办调研组的高度肯定。

这5年,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打赢了一场又一场大仗、硬仗、苦仗。

啃下了易地扶贫搬迁这块脱贫攻坚战中“最硬的骨头”,建成集中安置区2460个,总住房面积1750万平米,集中安置11.6万户,全省69.4万人搬迁任务如期完成,拆旧率、复垦率、脱贫率居全国前列,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

扛起了“守护一江碧水”的重任,长江经济带建设成效显著,洞庭湖生态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彻底铲除湖区矮围网围。坚决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挺过了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艰难时刻。

区域协调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次发布了《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三干两轨”为龙骨的长株潭半小时经济圈正加速形成。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正酣。岳阳成为第5个国家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城市,湘南湘西获批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伴随怀化“两线一站”的开通和张吉怀高铁的即将建成,大湘西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最好时代。湖南自贸试验区扬帆起航,更是为湖南迎来了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崭新时代。

这5年,我们应势而动,全力抢抓国家扩大投资的机遇,争资金、争项目、争政策。

着力推动“四网”建设,仅“交通网”投资就超5500亿元,新开工7条铁路、37条高速公路,高铁通车总里程跻身全国第3,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位居全国第7,轨道交通建设全面加速,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正加速形成。“水利网”再添犬木糖、椒花水库等大型水库。能源网迎来特高压时代。以5G为引领的新基建按下“快进键”。

争取全国首个全域低空开放试点省份落户湖南,15个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项目挤进国家笼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农村产业融合、教育养老等一大批试点示范获国家重点支持,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108家。

这5年,我们顺势而为,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重点打造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大胆探索高质量发展“湖南路径”,入园企业呈井喷之势,达到6850家。全力承接产业转移,从135工程到产业项目建设年,一张蓝图,一抓到底,建成超7000万平米标准厂房,引进近万家企业。“5个100”风生水起,产业链风云方兴未艾,长城科技总部、岳阳新金宝喷墨打印机、中电彩虹特种玻璃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子湖南,在湘世界“500 强”增至175家。

这5年,我们坚持咬定“十三五”目标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

今天,湖南已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新高地,全省已拥有14家千亿园区、4个万亿产业、15个千亿产业,12个境外合作园区。与2015相比,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从不足2000家增加到今天的6885家,年均增长40%。服务业增加值将近增长一倍,从1.3万亿增加到2.1万多亿。

今天,处在“一带一部”战略位置的湖南,正成为“双循环”的重要节点。融入粤港湾大湾区步伐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数量居中西部第一,中欧班列常态化开行欧洲、中亚,“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渐入佳境。

今天,湖南正朝着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目标高歌猛进。8大领域92项基本公共服务得到全面保障,全省人均寿命提高至77.3岁,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达100%,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旧貌换新颜,稳价保供措施得力,信用体系不断完善,县县通上高速,特色产业小镇悄然兴起,实训基地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有力,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强。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经济频道、湖南省发改委信息中心联合出品)




湖南日报 | 激荡“十三五”,湖南这样走过

14274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