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陈 诚 邱文璐 吴开胜
今年,省发改委驻武冈市湾头桥镇石栗村工作队紧扣乡村振兴主要任务,坚持用心用情用力,以奋进姿态推动帮扶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建强“主心骨”,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
工作队建强村党组织,推动村党组织成为引领发展的“主心骨”。
5月底,积极与原驻村工作队(武冈市水利局)、村支“两委”开展全方位工作交接,系统梳理石栗村历史沿革、脱贫攻坚成果、重点项目清单及遗留问题,形成工作衔接台账,确保帮扶“接力棒”交接平稳顺畅。培育村“两委”后备力量6人,推动实施“头雁”计划,走访优秀党员、突出贡献人才和致富带头人30余人,纳入后备队伍培养体系,通过政策宣讲、经验分享、培训培育等方式不断提升其履职能力。
守住“基本盘”,织密防返贫“保障网”
坚持防止返贫致贫作为底线任务,以精准监测、精细帮扶筑牢防返贫防线。7月,工作队集中走访脱贫户(监测户)、困难户,详细记录生产生活、就业就医、子女就学等情况,建立“一户一档”帮扶台账,已完成全村15户监测对象全覆盖走访,及时解决住房安全、产业帮扶等实际问题12件。联合村“两委”建立每月防返贫研判会制度,对监测对象政策享受、收入变化等情况逐户“过筛”,联合民政、医保等部门落实临时救助、医疗保障等措施,确保风险早发现、早干预、早化解。
激活“新动能”,打好产业兴村“组合拳”
立足石栗村资源禀赋,聚焦保障粮食安全底线任务,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特色产业培育双轮驱动。
6月底,工作队组织交通、自然资源部门实地探勘全村路网和基本农田,摸清产业发展硬件条件。邀请专家团队开展实地论证,重点围绕水稻种植、特色养殖等传统产业制定提质计划,明确“稳粮保供、特色增效”的发展路径。
同时,结合石栗村资源优势,工作队组织村支“两委”共同调研谋划农产品加工、乡村研学等新业态,赴先进村考察学习产业发展经验,借鉴“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深入开展特色羊肚菌种植、红薯粉深加工可行性论证;启动编制《武冈市石栗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聚焦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深入研究提出具体项目清单,拟分为重点项目和储备项目,预计年投资400万元以上,带动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0万元以上。
打造“幸福家”:绘就宜居乡村“新画卷”
坚持以“美丽家园”建设为抓手,营造平安和谐的乡村环境。
优化服务暖“民心”。推动村党群服务中心完善服务功能,设立便民服务窗口,为村民提供医保代缴、政策咨询等服务。针对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难题,组织志愿者开展“一对一”教学,已帮助43名老人完成社保认证、医保缴纳等事项。
健全机制换“真心”。协助村“两委”完善村规民约,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建立矛盾纠纷“一站式”调解点,成功化解邻里纠纷、土地流转等矛盾6起,调解成功率100%。
下一步,工作队将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决心,既做让石栗村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做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全心全意为驻地发展奉献发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