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刘银艳
通讯员 谢忠东 刘玮
随着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批为第4个国家级产业承接示范区,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也更为快速,也给就业带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金秋10月,记者来到永州市探访,近距离感受到当地让产业转移与促就业之间良性运转的新模式新做法。
库区移民的新生活方式
江华瑶族自治县,僻处湘南一隅,却到处能遇见机器轰鸣、人潮涌动的热闹场景。
近年来,江华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屡屡抢得先机,5年来共引进工业项目230个,高新区规模企业达103家,依托这些项目,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
而且,这种因为承接产业转移而带来的生产、就业两相欢的局面,正从县城向乡镇、向田间地头扩散。
车出江华县城,行至不远,一栋栋青砖灰瓦的三层小楼鳞次栉比,这里是江华涔天河镇水库移民安置点,1000多户共4600多名水库移民,都搬进了政府统一为他们建设的小楼里。在全县,这样的水库移民安置点共有5个。
安居了,业何在?
有当地人指着不远处山坡上的一栋4层高的大楼告诉你:我们就在那栋楼里上班。
走进大楼,一楼是兴丰鞋厂在这里建的一个扶贫车间,36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潘丽芳正忙碌着。小潘是广西壮族人,嫁来江华后一直在瑶山大山里生活,从没想过现在能在离县城不远的地方有自家的一栋小洋楼。“以前都是在广东打工,现在在家门口也能干活,今年就跟老公一起过来了。”小潘在车间里是车位工,老公是裁机手,两个人的月收入加在一起近6000元。
这样的收入虽然比在广东低一点,但离家近,既能照顾年事已高的老人,也能让在附近上学的孩子吃上可口的饭菜,这种新的生活方式让小潘颇满意。
“江华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一直坚持‘规模企业进园区,小微企业进乡镇’的原则,这样可以让更多的村民就近就地就业。”江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艾克海告诉记者。
在涔天河镇水库移民安置点的这栋大楼,目前已入驻3家小微企业,提供就业岗位450个,越来越多的库区移民,开始选择在家门口就业。
“目前在江华,已有460多家小微企业入驻乡镇和村,让产业转移与农民转移就业更紧密贴合。”该县人社局局长陈葳介绍,对于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人以上的小微企业,还可认定为扶贫车间,获得物流补贴、场租补贴、技能培训补贴等,至9月底,已认定230家扶贫车间。
据统计,江华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31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约5万余人,2019年至今,实现就业5.05万人,其中县内就业达1.79万人,基本实现了让有就业意愿、能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就业。
2019年,江华被评为湖南省农村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县区。
产业工人们的新培训模式
在宁远县工业园区,硕宁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产业转移较早来内地的企业,主要生产智能排插等设备,产品畅销北美、欧洲等地。
2018年,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公司订单下滑,公司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并积极开拓东南亚市场,保证了正常运转,且减少工作时间不裁员,今年还扩招了120人。
在公司办公大楼二楼的一间大会议室,记者看到,40多个身穿蓝色工作服的员工在认真地做着笔记,这是硕宁电子专为员工开办的仪表仪器专业技能提升培训班。今年,经当地人社部门认可,硕宁电子成立了自己的企业职工培训中心。这意味着,在企业内部搞职工培训,不仅仅是企业自己的事,还可以获得人社部门的培训补贴。
“大家的工作时间减少了,就可以边生产边培训,提升员工素质。”公司管理部副经理黄碧霞介绍,有了自己的企业职工培训中心,就可以因企设专业,企业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
据了解,我省以往的企业职工职业技能培训,主要是在人社部门设立的培训中心或认定的职业学校、社会培训机构,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培训。对于企业来说,大规模组织员工外出培训,并不方便,而且是否是企业最需要的专业培训,也不尽然。
今年7月,我省出台《湖南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支持各类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建设职工培训中心,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
“文件出台后,我们对全县96家规模以上企业进行摸底,对员工人数达300人以上、有条件成立职工培训中心的企业予以认定。”宁远县人社局局长鲁素春说,目前,已有3家企业成立了自己的职工培训中心。
“人社部门对于企业职工培训中心的师资、场地、培训时间都有明确规定,公司今年计划培训700多人,预计可拿到70多万的培训补贴。”硕宁电子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走进位于永州市冷水滩区中小企业创业园的永州市锦希时装有限公司,现代化的流水线作业,让人真切感受到从沿海地区转移过来的服装产业的先进生产理念与技术。
锦希时装是从浙江杭州转移至冷水滩区的高端女装品牌,产品全部出口至欧美一带,其在冷水滩的生产线于2018年3月投产,目前年产值已达5000多万元,吸纳从业人员210多人。
这边是快节奏的现代化生产,而在生产车间隔壁的一间大教室,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要让工人熟练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岗前培训与持续的技能提升培训都很有必要,当地人社部门给了我们大力支持。”锦希时装永州分公司总经理陈迎莉说,2018年,公司为107名新进员工开展了岗前技能培训,享受培训补贴9万余元。
■政策链接
我省28亿元失业保险基金用于职业技能提升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职业技能提升的行动部署,我省于2019年7月出台《湖南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以下简称《方案》),并计划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拿出28亿元,面向城乡各类劳动者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此次面向城乡各类劳动者大规模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围绕企业职工、就业重点群体、贫困劳动力三个群体展开。
其中对于企业职工培训,《方案》明确,与企业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企业在职职工,组织参加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企业可按规定组织符合条件的在职职工,按照“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模式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并按规定享受新型学徒制培训补贴;同时可按规定开展现代学徒制培训。企业可按规定依托具有办学资质的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开展技师、高级技师培训,并按规定享受技师培训补贴。
《方案》还要求,有效发挥企业职工培训中心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实训中心、教学工厂等,积极建设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支持各类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企业建设职工培训中心,广泛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提升产业工人素质和整体技能水平。支持企业设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企业可通过职工教育经费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鼓励高危企业集中的地区建设安全生产和技能实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