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省水利与农田建设委员会召开2017年第一次会议。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向群主持会议,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戴道晋,副省长谢建辉出席。
陈向群指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经济安全、政治安全的重大举措,是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全省上下要抢抓国家在湖南开展改革试点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部委意见和省政府方案,加快整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打好基础。高标准农田建设要与国家重大粮食工程、粮食生产功能区、高效节水灌溉、农业产业化、林地保护、扶贫攻坚等相对接,统筹规划,统一标准,整合资金,形成合力。要抓好改革示范,结合“百片千园万名”工程,在105个高标准农田规划县建设100个集中连片示范片。要下放省级权限、落实县级责任,省直部门相关项目审批权尽快下放落实到县市区,各地要落实责任状要求加大整体推进力度,确保完成任务。
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亮方代表省水利与农田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汇报了整体实施情况。两年来,各试点县市区按照国家要求和省政府工作部署,积极推进改革,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比较明显。一是基本实现了建设规划统一。全省105个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县市区编制了县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1-2020年),各市州人民政府对规划进行了批复,大多数试点县市区都严格将全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统一到了新的县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上。二是大体实现了建设标准统一。制定并发布了全省统一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包括总则、土地平整、灌排水、田间道路、土壤改良、农田输配电、农田防护与水土保持、农技服务、建后管护、评价规范等10个子标准。三是大致实现了资金整合归口。各试点县都按要求相继制定了整合资金方案和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整合范围、整合方式,建立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专户或专账,实行统筹管理、集中投入,并严格资金使用和拨付程序,基本形成了“多个龙头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资金管理模式。四是探索建立了三种整合模式,即宜章、慈利、平江等三种模式。“宜章模式”以县水利与农田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为平台,各部门共同参与,严格按一个规划布局、一套标准建设、一个账户管理、一个标准投入,办公室负责项目申报、设计、招投标、建设各环节的审核审查,具体工作由各相关部门实施。项目建设做到集中投入,严格建设标准、工程质量,基本上实现了建一片、成一片,成效明显。“慈利模式”以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平台实行统筹管理,办公室从相关部门抽调专门人员集中办公,在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筹资金前提下,对全县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行统一勘察设计、统一招投标、统一建设、统一验收。“平江模式”建立了县、部门、乡镇、村四级高标准农田建管模式,县水利与农田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规划、设计、资金、验收的统一管理,相关部门和规划乡镇负责项目建设协调、技术指导、工程监督和前期初验,项目所在村则按“四自(自选、自建、自管、自用)、两会(村委会、理事会)、三公开(项目选择公开、理事会选举公开、工程建成后财务公开)”模式组织工程施工建设。
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农委、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审计厅、省统计局、省质监局、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省电力公司、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