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下午,湖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第6场新闻发布会,湖南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胡伟林向媒体通报了全省经济社会运行最新进展情况和下一步重点工作及举措,并回答记者关于扩大消费的提问。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陈小春通报了全省疫情防控有关工作。省人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负责人分别就大学生毕业生就业、春耕生产、稳外资外贸等有关情况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卿立新主持新闻发布会。
湖南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 胡伟林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以来全国全省经济运行都面临严峻考验。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近段时间,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部署要求,坚持辩证思维,创新措施,精准施策,着力构建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努力把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
一方面,千方百计推动复工复产。全省上下围绕复工复产,形成了一条清晰思路、探索了一套创新举措、出台了一批管用政策、营造了一个浓厚氛围,取得明显成效。截至3月24日,工业方面,全省15927户规模工业企业开复工,开复工率98.9%,到岗率95.5%。重点调度的738户制造业企业全部开工,到岗率96.4%,平均产线开工率87.1%;70户纳税过亿元制造业企业员工到岗率100%,平均产线开工率90.8%。服务业方面,规上服务业企业复工率91.2%,到岗率85.6%。全省商贸流通企业总体复工率为92%,其中,蔬菜批发市场、超市复工率100%、百货商场复工率99%、餐饮企业复工率75%、住宿企业复工率90%。农业方面,调查的1246家农业企业复工率98.2%,到岗率78.8%。园区方面,2.64万家园区企业复工率89.0%,到岗率88.4%。重点项目方面,173个在建省重点建设项目及3668个市州重点项目全部满岗复工。
另一方面,全力以赴稳定投资增长。紧盯全年投资增长10%、总量约2.8万亿的目标,抓重点、补短板、强实体,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一是发布了两批年度省重点建设项目共160个,总投资1447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050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67个,包括长赣铁路、铁建重工长沙第三产业园等;今年计划竣工投产项目14个,包括中伟新能源(中国)总部产业基地等;总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91个,包括三一集团高端装备制造、中联重科高端装备制造、比亚迪电子信息等。二是继续实施“五个100”,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兴优势产业链引进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其中,重大产业项目119个,总投资5564亿元;重大科技创新项目110个;重大产品创新项目120个;引进500强企业项目110个以上;引进科技创新人才116名左右。三是全力抢抓国家新增专项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机遇,加强项目储备和申报,加速项目落地开工。从调度情况看,今年全省已经新开工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1520个,总投资687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363亿元。新开工项目数已接近去年全年的36%,超出去年同期水平。
总体来看,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全省经济运行日趋稳定。1-2月,尽管主要经济指标负增长,但好于全国、快于中部。其中,规模工业降幅比全国低6.1个百分点,速度居全国第9、中部第1;投资降幅比全国低16.1个百分点,速度居全国第5、中部第1。进入3月份,经济回稳势头进一步巩固。省电力监测的复工电力指数与去年同期的差距由3月1日的19.4缩窄至23日的0.7,基本恢复常态。
3月18日,省委召开十一届十次全会,对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进行再动员再部署,非常及时,意义重大。下一步,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关键是加快从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复工复产向全面复工复产转变,从集中力量抓复工复产向全面落实“六稳”工作转变,从防控疫情、帮扶企业向主动抢抓机遇、培育经济新增长点转变。重点是突出“五个着力”:
一是着力提高企业复工效率。推动产业链协同,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有机衔接、协同复工。对重要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供应情况,按行业分别建立监测和调度机制,针对性地打通“堵点”,补上“断点”。加大防疫物资平价供应和指导帮扶力度,促进小微企业尽快复工。加强化肥、农药等农资储备调度,确保物资供应充足。
二是着力推动项目落地见效。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扎实做好征地拆迁、水电接入、用地用能、资金落实等工作,增强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推动在建项目加快进度,尽快实现满负荷建设;推动新开工项目加快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目前,我省已经与国开行等金融机构建立了500亿元的稳投资补短板强动能专项,将重点支持基础设施、重大产业、科技创新项目建设。同时,开设了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对上半年全省产业园区内符合规划的新开工项目,可全部开展承诺制改革,实行容缺受理、先建后验。
三是着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实施好“消费重启行动”,出台“点对点”支持政策,尽快恢复餐饮、娱乐、批零、汽车、旅游等传统领域消费,积极培育在线办公、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新兴消费,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多形式组织开展供销对接、国际合作,切实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加大新型基础设施、补齐短板弱项、“四张网”等的投资力度,扩大有效投资。其中,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今年将布局新建5G基站约3万个,协同推进各大中城市5G规模化组网;聚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视频文创、生物育种等优势产业,推进大数据、5G、物联网、区块链融合应用,培育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新型生产方式,重点加快“两山一基地一平台”建设(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国家自主可控及信息产业基地,创新创业平台);加快骨干电网、农网及老旧社区电网建设,年内完成投资310亿元以上,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补齐短板弱项方面。重点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扫尾工程,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危房改造、通组道路等六个“全覆盖”,新建一批地方疾控中心、区域卫生中心和应急物资储备库,加强城市供排水供气供热管网、医疗危废及污水垃圾处理、停车场、充电桩等市政建设,实施防汛抗旱水利提升等“应急八大工程”。
四是着力培育新的增长动能。把握产业链重构和人才引进的机遇,紧盯20条新兴优势产业链,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塑造发展新优势。抢抓新一轮医药产业发展机遇,加大原创新药、医疗用品、医疗器械、精准诊疗、快速检测等研发攻关,加快推动我省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落实好《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规划》和《湖南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实施方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一批新的产业项目落地,培育新的增长点。
五是着力应对国际疫情影响。近期,国际疫情迅速扩散、全面升级,在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也在产业替代、海外并购、高端人才引进、国内产业链转型升级、提升中国制造品牌全球地位等方面带来了潜在机遇。我们将密切跟踪国际疫情变化,发挥我省产业的比较优势,及时完善措施,努力化危为机,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媒体朋友们: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准确把握当前复杂经济形势,坚定发展的必胜信心。从1-2月全省经济运行情况看,我们经受住了疫情的冲击和考验,规模经济的优势没有改变,强大的经济发展韧性没有改变,供求关系总体平衡没有改变,新动能较快成长的势头没有改变,完成全年目标的信心没有改变。可以预见,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扎实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政策效果不断显现,经济内生动力不断激活,前期被压抑的经济活动不断释放,经济发展将会更加稳健,全年经济运行将呈现前低后高走势,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有基础,有条件。对此,我们充满信心,并将为之付出最大努力!
谢谢大家。
中新社记者:受疫情的影响,消费相对投资、出口的影响更大,我想问,下一步在扩大消费方面将采取哪些举措?
胡伟林:消费是经济的晴雨表。受疫情影响,1-2月,我省规工、投资、消费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消费下滑的幅度相对更大些(同比下降13.4%)。随着省内疫情的有效控制,一系列扶企稳企政策的落地,我省内需正在加快恢复。目前,大型商超全部开放,156家A级旅游景区逐步恢复营业,部分餐饮门店出现排队现象。
我国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拥有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1亿多市场主体,强大的国内市场能够让我们从容应对风险挑战。我省有7300万人口,正处在消费提质升级的阶段,市场规模不亚于法国、英国,这么大的体量需求绝对不会因为一场疫情而消失和改变(1—2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2223.65亿元,规模体量仍相当可观)。疫情冲击之下,一些行业企业特别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品出现了逆势成长,网络购物、生鲜电商、在线教育、远程问诊、远程办公等新兴服务需求快速扩张,一些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产量也逆势增长。这表明,潜在的、新兴的消费需求仍然强劲,我们只要大力支持,充分引导,把短期压力转化为消费转型升级的动力,完全可以对冲前期疫情的不利影响。
下一步,将从五个方面发力:一是促进和消费相关的行业全面复工复产。比如,近期将出台《关于支持住宿餐饮行业应对疫情影响加快复工复业的若干措施》,统筹安排住宿餐饮行业纾困资金,用于信贷风险补偿、新增就业补贴、租金减免奖励等方面。还将出台《加大对个体工商户扶持力度的指导意见》,对个体工商户实行减免税费措施,鼓励电商平台放宽个体工商户入住条件,适当降低平台服务费,引导开展各种形式的线上经营活动。二是鼓励重点人群消费。倡导领导干部带头,干部职工积极参与进行消费,全面提振全社会消费信心。省总工会已经下发通知,基层工会可按照每人不超过300元的标准向全体职工、工会会员发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特别慰问消费券。慰问消费券采用实体百货商店、超市购物消费券等形式发放,3月底前发放到位,“五一”节前消费完毕。下一步,还将视情况考虑扩大消费券的发放规模。三是扩大重点领域消费。重点聚焦汽车、家电等重点消费领域,出台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目前,长沙市已经在全省率先出台鼓励汽车消费政策,对购买指定车型的可获得不超过3000元的补贴。四是培育新兴消费。尤其是加大5G创新应用力度,培育壮大智慧医疗、智慧校园、智慧教育等消费新热点、新市场。五是以扩大投资带动消费。比如,支持各地布局建设一批5G商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改善网络消费环境,激发新的消费需求。还比如,通过推进老旧小区和老年家庭适老化改造,带动老旧小区居民家装改造消费升级。还比如,结合省内医疗资源和张家界、湘西、南岳等生态宜居地的康养资源,着力打造全国性的医疗康养中心,推进特色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激发康养消费。此外,还鼓励支持长沙、张家界、岳阳积极申报国家文化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推动建设集合特色文创新消费业态,发展假日经济和重启夜间经济。我们相信,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消费的人气会马上旺盛起来,市场的元气会马上得到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