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发改委:研究探讨洞庭湖芦苇综合利用推动湖区芦苇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发布日期:2022-03-04 18:39

    随着洞庭湖造纸企业的逐步退出,湖区芦苇资源利用问题已成为芦苇经营者和当地政府面临的难题,也成为保护洞庭湖生态环境、推进湖区高质量发展的紧要任务。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推动湖区芦苇产业转型升级。202233日,省发改委组织召开洞庭湖芦苇综合利用研讨会,省湘西办主任、长江办副主任夏文斌出席会议并讲话,环境、农业、林业等相关领域专家以及中联重科、泰格林纸、岳阳林纸等相关企业负责同志,岳阳、益阳、常德市发改委和相关县政府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针对湖区芦苇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参会人员进行了沟通交流并提出了芦苇综合利用的研究方向及解决路径建议。洞庭湖区是全国14个芦苇主产区之一,芦苇面积133万亩,年产量10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0%以上,是洞庭湖湿地标志性、面积最大的植物群落,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随着造纸企业的全面退出,洞庭芦苇出现大面积弃收,芦苇不养护,将导致芦苇群落快速退化,造成芦苇面积减少,湿地生态系统失去平衡。芦苇弃收,倒伏在水中腐烂将加剧洞庭湖水质富营养化,容诱发火灾事故,影响航运安全和行洪安全。与会人员建议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产业带动模式,重点从“原料、肥料、材料”等应用方向来推进芦苇产业化项目,推进芦苇产业转型升级,更好的发挥芦苇生态功能和社会价值。

省湘西办主任、长江办副主任夏文斌强调,要充分认识芦苇生态价值功能,洞庭湖芦苇是大自然馈赠给湖南的瑰宝。芦苇是较好的水质净化植物,能大量吸收水体污染物,特别是氮磷吸附功能强大,在净化水质、抑制藻类生长、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区域气候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

夏文斌指出,要探索实现芦苇生态价值的路径。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重要指示精神,大胆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现途径,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要进一步提高芦苇产量,有效降低芦苇种养、收割等管理成本,研制高附加值芦苇产品,提高核心技术含量,打造前景较广的芦苇综合利用产业链。

夏文斌部署了下阶段工作,专家学者、有关企业、当地政府加快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实施方案,科学测算好芦苇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省长江办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指导作用,尽快制定芦苇综合利用指导性政策,推进芦苇可持续、再生利用发展,在更高层次上提高利用价值,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省发改委:研究探讨洞庭湖芦苇综合利用推动湖区芦苇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22495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