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发改委发布改革开放40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辉煌成就

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fgw.hunan.gov.cn 时间:2018年10月29日 00:00 【字体: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动中的一件大事。为广泛宣传改革开放40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进一步凝聚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强大合力,省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召开全省庆祝改革开放40年系列新闻发布会。

  1029日上午10点,湖南省庆祝改革开放40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在通程大酒店正式拉开序幕。省发改委在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就改革开放40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作了主题发布。省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汤兹作主题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刘年来,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蒋天海一同出席并回答记者提问。



  【现场实录】

  【主发布人】省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汤兹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欢迎前来参加改革开放40周年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四十年来,湖南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改革开放集聚发展动力,以苦干实干书写时代答卷,先后战胜了98年特大洪水、2002年“非典”、2008年冰冻等重大灾害,成功应对了80年代后期的物价异常波动、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等严峻考验,充分把握了加入WTO、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一带一部”等重大机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对标对表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保持了经济社会快速平稳健康发展,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了湖南力量。

  四十年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从经济落后向经济十强的大跃升。提出并实施了一批切合湖南实际的发展战略,从根本上改变了湖南经济落后的面貌。经济总量不断壮大。GDP1978年的147亿元跃升到2017年的3.39万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十。人均GDP从不足300元增加到4.95万元。投资、消费分别达到3.131.49万亿元,是1978年的1555271倍。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科技进步成为引领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力量。依托科技创新,全员劳动生产率由654/人增长到87631/人。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享誉全国,形成了超级计算机、超级杂交稻、磁浮技术等一批世界领先的重大科技成果。质量效益明显改善。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7.98亿元增加到4566.8亿元,年均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从14.15亿元增加到1930.9亿元,增长了135.5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3.5%

  四十年来,我们坚持以产业发展为重点,实现了从农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大转型。三次产业结构由40.7:40.7:18.6调整为8.8:41.7:49.5,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积极推动产品结构多元化、生产方式机械化、经营主体规模化,稻谷、生猪、水产品产量稳居全国前列,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48%,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跻身全国八强。新型工业化成效显著。持续兴产业强实体,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先后启动实施创新创业“135”工程、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20条新兴优势产业链发展计划和“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2017年,全省工业增加值达到1.19万亿,是1978年的89倍。产业领域覆盖了除石油和天然气采集以外的所有工业门类,形成了电子信息、医药、机械等11个千亿产业。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68万亿元,是1978年的613倍。文化创意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6%,“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享誉全球。长沙成为移动互联网企业集聚高地。张家界、凤凰等成为享誉世界的旅游胜地。

  四十年来,我们坚持以基础设施为支撑,实现了从基础薄弱向全面升级的大改善。抢抓扩内需机遇,相继开工和建成了一大批重大骨干工程,办成了一批多年想办又没有办成的大事,基础设施条件发生根本性变化。交通方面。从1994年第一条高速公路长永公路建成通车,到2017年,全省高速公路里程达到6419公里,居全国第5118个县市区实现30分钟上下高速。从2005年国内首条高铁—武广客运专线在长沙开始动工,到2017年全省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396公里,居全国第4,已有10个市州开通了高铁,其余4个市州也有望在三年内通高铁。建成7个民航机场,开通航线330条。水运通航里程1.2万公里,拥有港口泊位1865个。湖南在全国交通路网中枢纽地位进一步强化。能源方面。电力总装机4510万千瓦,其中新能源占比达到14%6400多个行政村完成电网升级改造,天然气管道达到1900公里。水利方面。五强溪水库、江垭水库、涔天河水库、洞庭湖治理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相继实施,防灾减灾和水资源保障能力稳步提高。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15.24万公顷,比1978年增加46.1万公顷。信息方面。互联网宽带用户达1315.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增加到5693.4万户。14个市州城区实现光纤宽带网全覆盖,4G网络实现城镇区域100%连续覆盖。

  四十年来,我们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大变革。以市场化为方向,推动经济领域重点改革,发展的动力活力持续释放。农业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税费改革、农村土地“三权”改革等一批影响深远的改革,终结了2600多年农民种地交纳“皇粮国税”的历史,充分激发了农业生产积极性、释放了人口红利,让数千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出田间地头,为农业农村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国企国资改革。从上世纪90年代国企改制,到2003年以来的股份制改造,再到十八大以来的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通过不断给国企“松绑”、放权、让利,国有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全省国企业资产总额突破2万亿。非公经济改革。毫不动摇的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实施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等一批重点改革,充分激发了非公经济活力。2017年,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14250个,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93.3%。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省经济的比重达59.4%,比1978年提高55.3个百分点。“放管服”改革。释放新时代的制度红利。在全国率先启动注册资本登记制度,全面推行“先照后证”、“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省市行政审批事项大幅精简,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部取消,仅20162017两年,就为企业减负超过1600亿元。

  四十年来,我们坚持以扩大开放为牵引,实现了从封闭发展向开放融合的大转变。将开放崛起上升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主战略,大力实施五大开放行动,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形成。开放环境不断优化。先后设立了衡阳、湘潭、岳阳、长沙、郴州5个综保区,开通了直达21个国家和地区的59条国际航线,开放平台数量居中部第一。同时,大幅放宽外资准入,逐步放开外贸经营权,大力推行通关一体化、电子支付、跨境一锁、“关检合一”等改革,极大便利了外资外贸的发展。开放的影响不断扩大。通过大力“引进来”,产业链条加快完善,通过积极“走出去”,部分产业不断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湖南的国际经贸“朋友圈”已拓展至92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现代农业、路桥房建等“海外湘军”品牌。开放的成效不断显现。2017年,全省进出口总额达到360.4亿美元,年均增长14.9%;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30亿美元,在湘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93家。全省经核准的境外投资企业1440家,累计境外合同投资224.55亿美元。

  四十年来,我们坚持以协调发展为方向,实现了从城乡二元向区域统筹的大突破。立足不同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整体谋划区域发展,全省四大板块实现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全覆盖。四大区域竞相发展。长株潭地区率先发展势头强劲,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达43.8%;湘南地区开放发展来势良好,2017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40.8亿美元;大湘西地区扶贫发展成效显著,形成了7大产值过15亿元的支柱产业;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绿色发展全面铺开,生态经济不断壮大。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1.5%提高到54.6%。城镇常住人口由593.9万人增加到3747万人,增加5.3倍。长株潭一体化深入推进,城际铁路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建成运营,一体化合作机制更加完善。城乡融合步伐加快。农村水电路气房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速,自来水普及率达82.72%100%的乡镇和具备条件的村通沥青或水泥路,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启动,乡村振兴规划发布实施。

  四十年来,我们坚持以民生福祉为己任,实现了从基本温饱向全面小康的大跨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办好民生实事,老百姓的获得感越来越强。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3948元和12936元,增长了103.8倍和89.5倍。城乡恩格尔系数比1980年分别降低2939.5个百分点。20世纪80年代,录音机、自行车、洗衣机在城区基本普及。90年代,彩电、冰箱、电话进入百姓家庭。新世纪后,电脑、移动电话、轿车纷纷涌入居民生活。2017年末,湖南民用汽车拥有量688.94万辆,其中私人汽车635.97万辆,是1987年的240.9倍。社会保障更加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建成。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成为大众教育。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比1978年增长40.4倍。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6.59张。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5岁,增加9.5岁。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建成。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以“一湖四水”为重点,统筹推进污染治理与生态建设,打响碧水、蓝天、净土三大保卫战。全省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38.9%提高到2017年的59.68%,绿色发展指数居全国第8位。脱贫攻坚成效显著。连续33年实施以工代赈,累计投入资金60亿元,有效改善了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从2016年起,启动实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计划搬迁72万人,截至目前,50万贫困人口已搬进新居,其余搬迁任务将在明年上半年全部完成。

  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回顾40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刻认识到,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必须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发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必须坚持与时俱进、问题导向,顺应时代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战略、转变战略重心;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立足新时代、展望新征程,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坚定的决心,开拓进取、攻坚克难,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继续奋斗!谢谢!

  湖南经视记者:打造最优越的营商环境,是新时代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释放制度红利重要方向。请问我省近年来围绕优化营商环境,采取了哪些改革举措,取得了什么成效?

  蒋天海(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营商环境是我们改革开放成效最直接的体现,也是一个地方最核心的竞争力。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去年,出台了对接北上广优化大环境行动导则,从优化审批环境、成本环境、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创新环境、服务环境、通关环境7个方面入手,提出了35条政策措施。今年,又在永州江华召开了最高规格的优化营商环境现场推进会。全省市场主体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注册资本总额连续4年增长20%以上。主要工作:

  一是以激发市场活力为导向推进简政放权。省市县行政许可事项分别精简65%46%26%,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整合20多个部门37个涉企证照实行“多证合一”,企业登记普遍缩短到3-5个工作日。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精简率达73.4%,对省本级保留的49项实行清单管理。全面完成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构脱钩。深入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清理各类证明超过3400项。向省直管县赋权406项,向经济发达镇赋权124项。

  二是以提升行政效能为目标优化政务服务。大力推进“网上办”、“集中办”、“一次办”、“马上办”。“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在长沙市芙蓉区、湘潭经开区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整合省直单位办事窗口,市县审批服务事项进驻政务中心办理率达80%以上。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市县、园区建立“大并联审批、全流程服务”工作机制。聚焦投资项目、工程建设、就业民生等重点领域,推动建设工程审批改革。

  三是以促进公平竞争为目标规范监管执法。出台《湖南省市场监管办法》,建成覆盖全省的“互联网+监督”平台。全面推行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出台了完善产权制度保护的实施意见,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确保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和参与市场竞争。建立社会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在公共资源交易、交通、水利、住建等11个领域建立红黑名单制度,全省法院五年来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20余万条。

  四是以减负增效为抓手降低企业成本。连续2年出台降本减负方案。2016年为企业减负716亿元,2017年超过900亿元。比如,调整完善工伤保险费率政策,降低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费率,每年为企业减负超过8亿元。先后出台13项降电价措施,减少企业电价开支80亿元。

  目前,我们正在制定《湖南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规定》,拟将优化营商环境纳入法治化轨道。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瞄准企业和老百姓反映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以更加有力的政策、更加务实的作风,全力打造便捷高效、宽松有序、功能完善的营商环境,使湖南成为干事创业的乐土,为产业项目建设、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湖南卫视记者:价格体制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核心,价格改革对经济体制改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我省价格体制改革的情况。


  刘年来(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一是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激发了市场活力。改革开放前,我省实行高度集中的价格管理体制。从1985年起,我省开始逐步放开农副产品和工业品价格。到2012年,价格市场化比重达到98.9%以上。十八大以后,我们又两次修订《湖南省定价目录》。目前,我省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已基本放开,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基本建立。

  二是价格管理方式法制化,规范了价格行为。“放”了之后,“管”必须同步跟上。目前,我省已经构建了以“一法四条例(《价格法》和《湖南省价格监督管理条例》、《湖南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条例》、《湖南省服务价格管理条例》、《湖南省涉案物价格鉴证管理条例》)”为主体,湖南省定价目录、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等价格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相配套的价格法制体系。我们还严格政府定价程序,动态调整目录清单,全面清理价格规范性文件,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价格管理的法制化程度不断提升。

  三是价格监管严格化,维护了市场正义。构建了机构权威、法律完备、机制完善、执行有力的市场价格监管工作体系,搭建了国家、省、市、县四级联网的12358价格举报信息系统,实施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价格执法趋于常态化、严格化。近20年来,全省共受理价格咨询举报投诉60余万件,查处价格违法案件15万件,为消费者挽回损失21.11亿元。

  四是降费减负深入化,促进了经济发展。近年来,我省每年都会推出一批降费减负的举措。如,2014年以来,共取消、停征、降标271项收费,每年减轻企业负担约86亿元;通过下调水电上网电价和非居民用天然气门站价格等17项措施,实现电价减负80.82亿元、气价减负13.98亿元等。

  湖南广播电台记者: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投资主管部门,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扩大有效投资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汤兹(省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改革开放40年来,湖南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努力改善投资环境,持续优化投资结构,不断拓宽投资渠道,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全省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攀升,投资已成为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主要动力。

  一是着力扩总量,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全省投资领域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投资体制、投资主体、资金渠道、管理方式等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充分激发了各方积极性,全省投资快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攀升。2017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1328亿元,居全国第7位,是1978年的1555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6%

  二是着力优结构,以投资结构优化促进高质量发展动能转换。投资结构决定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决定经济增长方式、速度和效益。随着产业投资结构的优化,全省实现高质量发展动能转换,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升级。一、二、三产业投资结构从1978年的17.24735.8调整为2017年的436.359.7,促进和带动了全省经济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40.740.718.6调整为2017年的8.841.749.5

  三是着力促改革,不断激发各类市场投资主体的动力活力。持续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取消和下放一批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权限,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积极推进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推广运用PPP模式。1978-2017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年均增长18.3%,非国有经济投资年均增长23.6%,高出国有投资增幅5.3个百分点,是全省投资的主要力量。2017年,全省非国有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1978年的27%提升到66.8%

  中新社记者:产业园区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也是经济领域改革开放的最重大的成果,请您介绍一下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园区是如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


  蒋天海(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产业园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大创举,小平同志曾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1988年,我省长沙、永州、郴州三市开始创建经济开发区,拉开了全省园区建设的序幕。目前,全省园区总数已经从2006年国家认可的78家增长到144家,基本实现了市县区的全覆盖。其中,千亿园区10家,500-1000亿元的园区16家,100-500亿元的园区48家。2017年,全省园区以占全省约0.51%的国土面积,产出了35.97%GDP69.7%的规模工业增加值,70.41%的高新技术产值,50.1%的实际利用外资,成为全省落实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重要平台和有力支撑。

  这些年来,按照“产业园区化、园区专业化、发展两型化、功能配套化、管理科学化”的思路,我们先后发布了园区主导产业指导目录,出台了民族地区园区发展政策;规划布局了移动互联网、轨道交通装备、军民融合等22家省级特色产业园,长沙经开区汨罗产业园、金玉工业集中区等12个飞地园区试点,岳阳经开区、邵阳经开区等2个国家级产城融合试点和13个省级产城融合试点。我们稳步推进园区条例立法,启动园区体制机制创新试点,不断优化园区营商环境。通过大力推进园区“135”工程,截至2017年底,全省培育创新创业园126家,建成标准厂房3833万平方米,引进“双创”企业6038家,有力促进了产业集聚、转型升级和园区提质。

  下一步,我们将以促进特色产业集聚为着力点,重点实施园区产业项目建设、创新能力提升、重点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环境优化五大攻坚战,实施园区“亩产倍增”工程,不断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央广记者:请问改革开放40年湖南能源发展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

  刘年来(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改革开放以来,我省能源建设实现了从“难用能”到“用上能”,再到“用好能”的历史性变革,极大的改变了城乡面貌和人民生产生活条件。2017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1.61亿吨标准煤,较1978年增长7.9倍;全社会用电量1582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2326千瓦时,较1978年分别增长23.4倍和18.2;计划用电成为过去式。

  一是基础设施完成跨越发展,多元保障的供应体系基本建立。电力,从柘溪、凤滩、金竹山等少数几座电厂,到如今总装机4510万千瓦,拥有火电、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各类电源;电网,从没有500千伏变电站到拥有19500千伏变电站,形成“三纵四横”坚强网架;农网改造深入推进,“户户通”工程全面完成,农村地区彻底告别用不上电的时代;天然气长输管道从无到有,总里程近2000公里,覆盖63个县市区。

  二是能源结构得到根本改变,清洁低碳的消费趋势正在显现。从根本上扭转了以薪柴、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淘汰落后、不安全煤炭产能6000万吨。新能源从无到有,风电、光伏装机分别达到298万千瓦和266万千瓦,新能源占总装机比重提高到14%。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高到15%,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

  三是利用效率实现显著提升,安全高效的用能模式逐步形成。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77%,年均下降约3.7%3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全部完成节能和超低排放改造,火电供电煤耗从470/千瓦时下降到315/千瓦时。“以电代煤”、“以电代油”工程深入实施,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占比从9.5%提高到26%

  四是能源合作开创全新局面,互联互通的输送体系不断完善。甘肃-湖南特高压直流工程建成投产,3500千伏线路连接华中电网,每年引进电力近200亿千瓦时。西二线樟湘支线、忠武县潜湘支线年输送天然气近30亿方。石油、煤炭调入量年均增长超过5%

  进入新时代,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战略思想,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推动我省能源发展再创新的辉煌。






省发改委发布改革开放40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辉煌成就

976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