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发改委、省交通厅联合发布新中国成立70年全省基础建设成就

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fgw.hunan.gov.cn 时间:2019年09月10日 19:09 【字体:

910日,湖南省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湖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全省基础建设成就。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亮方,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肖文伟发布新闻并答记者问。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姚伟红主持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亮方

各位媒体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好!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大力推动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四张网”建设,基础设施网络不断优化,质量持续提升,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有力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和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了人民群众感受最深、获得感最强的重要发展成果之一。

一是综合交通体系日益健全。70年来,湖南大力推进交通运输网络建设,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已基本形成。公路网络不断延伸。总里程达24万公里,是1949年的76倍。高速公路从无到有,通车里程达6725公里,居全国第4位,规划的32个出省通道建成25个,122个县市区中121个实现了30分钟上下高速公路的目标。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超2.3万公里,农村公路里程近21万公里,建制村通畅率达99.97%,通客班车率达99.70%铁路网络规模扩大。已建成京广、沪昆、洛湛、焦柳、湘桂、渝怀等国家干线铁路,营业里程达到5069公里,是1949年的5.3倍。其中高铁营运里程达到1730公里,排名全国第4位,京广和沪昆高铁在长沙十字交叉,蒙华、渝长厦、张吉怀等高铁加快建设。铁路复线率、电气化率分别达到65.8%78.1%民航网络持续扩展。1989年长沙黄花机场建成通航以来,已运营长沙、张家界、常德、怀化、永州、衡阳、武冈、岳阳共8个干支线机场,湘西机场、郴州机场正在加快建设,启动了长沙机场改扩建、新建娄底机场、永州机场迁建等项目前期工作。2018年全省旅客吞吐总量达3024万人次,其中,长沙机场旅客吞吐量达2527万人次。水运网络能力提升。通航里程1.2万公里,居全国第3,千吨级以上航道达1111公里,千吨级以上泊位107个。基本形成以洞庭湖和湘资沅澧四水下游高等级航道为骨架、岳阳港、长沙港为主枢纽的内河水运体系。特别是岳阳城陵矶新港龙头地位不断增强,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万标箱。城际城市交通网络提质升级。长株潭城际铁路和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长沙磁浮建成通车。长沙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持续推进,124号线建成    通车,运营总里程达83.67公里。长株潭城际快速干道逐步完善,“三干两轨”等标志性工程加快实施。交通枢纽布局不断完善。长沙火车南站-黄花机场实现了空铁联运,长沙高铁西站以及怀化、邵阳、衡阳、岳阳等一批综合客运枢纽加快建设。长沙霞凝、岳阳城陵矶等一批功能完善、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带动辐射力大的货运枢纽站场陆续建成。长沙、衡阳、岳阳、郴州、怀化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城市。运输产业加快发展。全省货运总量、货物周转总量分别达到23.1亿吨和4404.3亿吨公里。湖南中欧班列已常态化开行欧洲、中亚。民航开通了直飞洛杉矶、法兰克福、悉尼、墨尔本、莫斯科、伦敦、内罗毕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57条国际和地区航线,货运开通了长沙至北美、越南、泰国、菲律宾等多条全货机航班。城陵矶新港实现港、澳水路直航,开通了至东盟、澳大利亚的海上接力航线。运输服务效率大幅提升,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模式及冷链等专业物流快速发展,城乡物流配送信息化程度明显提升,提高了物流运行效率。

二是能源保障能力显著提升。70年来,我省能源事业沧桑巨变,实现了从“难用能”到“用上能”,再到“用好能”的跨越式发展,极大的改变了城乡面貌和人民生产生活条件。电力供给大幅增加。1949年全省发电装机容量1.53万千瓦、最大单机容量0.25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0.23亿千瓦时,全省仅800户官商能用上电灯,截止目前,全省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543万千瓦、最大在建单机容量达100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745亿千瓦时。目前我省拥有火电、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等各类电源,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15%,比建国时增长了7587倍。电网实现全面覆盖。1949年全省仅长沙-湘潭135千伏线路,低压线路覆盖长沙、衡阳等少数城市,到2019年建成1条±800千伏直流特高压,拥有20500千伏变电站,形成“三纵四横”坚强网架,全省供电能力和可靠性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城市配电网电压由35千伏提升至110千伏和220千伏,农网改造深入推进,“户户通”工程全面完成,户均配变容量提高到2千伏安,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保障。油气发展开创全新局面。天然气实现从无到有,建成西二线樟湘支线、忠武线潜湘支线等气源通道,开辟了缅甸、中亚、俄罗斯、海上LNG和国内多气源保障,年输送能力近60亿方,首条国家干线新粤浙湖南段也即将投产。省内天然气管网总里程超过2000公里,覆盖全省63个县市区。石油方面,仪长原油管道,兰郑长、长郴成品油管道建成投产,成品油年消费量超过1200万吨。煤炭行业提质增效。煤炭生产实现由手工作业向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历史性跨越,2012年以来,通过关井压产、资源整合、兼并重组等手段,淘汰落后、不安全煤炭产能,煤矿数量减少近800处,同时开辟了蒙华、焦柳、洛湛和海进江等运煤通道,在保障需求的前提下,极大提升了煤炭产业集中度和安全生产水平。

三是综合水利建设成就斐然。湖南水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基本处于一片空白,初步统计仅有小2型水库10余座,山平塘100余口。70年来,全省上下坚持治水兴湘,水利建设和管理投入稳定增加,初步形成了防洪、治涝、灌溉、供水、发电、水土保持等综合水利工程体系。水利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全省已建成各类水库1.4万座,占全国的1/7,总库容514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45座、中型水库363座;堤防2万公里,其中5级以上堤防1.3万公里;治理河道0.87万公里;各类灌区7.39万座,其中大型23座、中型661座;泵站5.3万处,其中大型14座、中型270座;水闸3.4万座,其中大型151座、中型1118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6万多处;塘坝166万多处。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洞庭湖流域治理任务、22个蓄洪垸堤防加固工程基本完成,钱粮湖等三大垸安全建设稳步推进,11个重点垸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长江142公里干堤全面达标。相继建成五强溪等防洪控制性枢纽以及东江、涔天河等骨干水源工程。莽山、毛俊等大型水利工程陆续开工,洞庭湖重要堤防加固、四口河系综合整治等重大水利项目加快推进,湘资沅澧四水干支流治理全面启动实施。民生水利发展成效显著。解决3509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堤防保护人口2387万人,保护耕地2583万亩,152个城市防洪保护圈闭合;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1万座;灌溉面积达489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6%,节水灌溉面积647万亩、除涝面积65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75万平方公里。防汛抗旱减灾体系日趋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省先后经历了1954199619981999年历史罕见的特大洪灾,在实践中锤炼了防灾减灾能力。近年来,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运用,进一步提高防汛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先后战胜了2013年全省性大旱和20162017年流域性大洪水,并创造了山洪灾害防御“默戎奇迹”等典型经验。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近十年全省年均因灾死亡人数从415人下降到36人,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率从8.56%下降到0.72%,干旱灾害年均损失率从1.46%下降到0.16%

四是信息网络建设加速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省信息化网络体系构建日益健全,城乡数字鸿沟有效缩短,移动网络覆盖全面提升,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达1635.3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增加到6498万户,14个市州城区实现光纤宽带网全覆盖。基础建设方面,建成移动通信基站数28万个,光缆线路总长度达204万公里。规模以上数据公共服务平台33座,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省电子政务云平台、运营商IDC(互联网数据中心)以及各类企业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相继投入运营。服务能力方面,全省100%的城镇和行政村、55%以上的自然村实现光纤网络通达,城市、农村固定网络接入能力分别提升至1000M100M。省内所有城区、县、乡、行政村以及80%自然村实现4G全覆盖,交通干道沿线4G覆盖达96%以上。业务发展方面,全省固定、移动宽带用户数分别达到1767万户、5383万户,移动宽带每户月均流量消费增长至8.3G惠及民生方面,信息消费门槛逐年降低,流量资费从最初的120/G降至目前5.4/G。依托不断完善的信息基础网络,农村电商网络极大发展,信息惠民、电商扶贫作用日益凸显,湘西、湘南等地培育了多个享誉全国“一县一品”网销特色农产品。5G部署方面,规模独立组网稳步推进,省会长沙已完成约7005G基站的建设,实现了核心商圈、湘江新区、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和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部分区域的覆盖。产业融合方面,数字经济形态不断显现,省内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视频文创等重点优势产业企业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依托高速宽带重构产业价值链,实现了自身数字化转型。窄带物联网(NB-IoT)快速发展,乡镇以上形成连续覆盖,在生活服务、环境监测、社会智能化治理等领域催生了多种形态的数字化服务。

发布人:省交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肖文伟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一直以来,新闻界的朋友们密切关注湖南交通,大力宣传湖南交通,为湖南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代表省交通运输厅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以史观今,振奋人心。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省交通运输系统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目标,全力以赴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湘大地交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湖南交通走出了一条从全面落后到全国靠前、供给不足到适度超前的跨越发展之路,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和老百姓美好出行提供了强力交通保障。湖南是伟人故里、主席家乡。下面,请允许我借用毛主席的三句诗词,简要介绍一下湖南交通70年来的巨大变化。

第一句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湖南交通以桥闻名、以路称奇,纵横交错的道路桥梁共同筑起湖南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截至2018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已达24万公里、位居全国第6,是新中国成立初期3142公里的76倍,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大省。一是桥梁工程蜚声海外。矮寨大桥创造了4个世界第一,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并称其为“中国的圆月亮”。洞庭湖特大桥是世界排名第二、国内排名第一的大跨径钢桁架加劲梁悬索桥。文明特大桥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赤石特大桥等一批大型桥梁成为湖南交通靓丽名片。二是高速公路连接全国。在燃油税改革、投融资平台建设、招投标改革、高速公路体制改革等政策激励下,从1994年长永高速建成通车、实现“零”的突破,到2018年高速通车里程达6725公里、跻身全国第4位,湖南高速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如今,全省121个县市区(石门县预计2020年)实现“县县通高速”,打通出省通道25个,形成“六纵六横”高速公路主骨架网,是我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重要支撑。三是干线公路覆盖全省。1991年国道107湖南段改建竣工通车,正式结束了湖南无高等级公路的历史。经过近30年的努力,我省普通国省干线里程达到3.1万公里,跃居全国第4,省际通道89个,覆盖了全省所有县市区及重要乡镇,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四是“四好农村路”联通民心。目前,全省农村公路里程达到20.2万公里,实现100%的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水泥(沥青)路,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3个,实施3.6万个25/100人以上自然村、4.37万公里通水泥(沥青)路建设,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为全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动力。

第二句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这是毛主席1925年《沁园春•长沙》中描绘湘江清澈见底、航运繁盛的美好景象。7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加大水运投入、加强水运建设、推进港口码头整治、开展水运污染防治等综合举措,湖南水运实现了从羊肠小道到千吨级航道、“小码头”到深水良港的华丽转变,形成了以洞庭湖为中心、湘资沅澧高等级航道为骨架、岳阳港长沙港为枢纽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一是航道建设突飞猛进。上世纪90年代,岳阳城陵矶至株洲千吨级航道建成通航,我省才有了第一条千吨级航道。目前,全省航道通航里程达1.2万公里、居全国第3,其中等级航道4219公里,千吨级及以上航道1111公里,建成大源渡、株洲、土谷塘三个航电枢纽以及长沙综合枢纽,湘江、沅水成为国家内河高等级航道网中重要一环。二是港口发展日益壮大。全省共有港口63个,千吨级以上泊位107个,岳阳港、长沙港发展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其中岳阳港跻身全国内河亿吨大港行列,全省港口吞吐量达2.43亿吨,集装箱量达67.7万标箱。三是水运走向绿色发展。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重要指示要求,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契机,全力推进“一江一湖四水”水运系统联治,关闭拆除长江岸线湖南段泊位42个、渡口13道、退出岸线7302米,整治非法砂石码头831处,清理“僵尸船”3193艘,建设洞庭湖区船舶污染物收集点18个,组建污染物接收企业18家,全省水运绿色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第三句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中国成立70年来,湖南交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建设人民满意交通,负重奋进、攻坚克难、不懈拼搏,有效推动全省运输网络不断完善、运输保障更加有力,基本形成现代化运输体系,基本适应人民群众“走得好”的出行需要。一是道路运输蓬勃发展。随着1984年运输市场全面开放,我省道路运输迈入了大发展轨道,截至2018年底,全省共有汽车客货运站(场)2.5万个,是建国初期86个的292倍,其中等级客运站1141个,营运汽车、船舶、城市公交、出租车数量分别达到35.3万辆、5131艘、2.9万辆、3.5万台,极大方便了三湘群众出行和货物流通。二是水路运输方兴未艾。1950年,我省水上交通大多为木质帆船,仅有轮驳船75艘,水路客运量10.8万人次、水路货运量11.88万吨。经过70年的大发展,2018年全省共有轮驳船5131艘,完成水路客货运量分别达到1729.4万人次、2.11亿吨,分别为1950年的68倍、136倍、1776倍,取得巨大发展。三是运输体系日臻完善。随着出租车行业改革、公交都市创建、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隐患清零”行动等政策措施实施,推动了道路客运、城市公交、镇村公交、网约车等客运融合发展,激发了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新型货运方式,促进了营运船舶走向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安全便捷、优质高效、绿色智能、一体畅联的现代化运输体系正加快形成。

各位记者朋友: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站在新起点,阔步新时代,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抓实干、奋发作为,全力推动我省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提供坚实交通运输保障!同时,也希望新闻界的朋友们一如既往地关注湖南交通、支持湖南交通。

谢谢大家!

记者(红网):交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出行效率就备受关注。每逢节假日,高速公路经常不同程度拥堵,中秋节马上来临。请问如何治理高速公路拥堵?

肖文伟(省交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正如您所说,随着我省高速公路路网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对于快捷出行需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在节假日期间,部分高速公路拥堵缓行问题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舒适出行。近年来,我厅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积极会同公安等有关部门进行了专项整治,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积极推行应急保畅措施。为缓解节假日拥堵问题,我厅配合公安交警部门在重点拥堵时段对长益等路段实施局部收费站“限入、限出、限货”等交通管制措施,取得良好效果。二是制定全省高速公路疏堵保畅整治方案及6个重点拥堵的分项整治方案。会同省公安厅研究拟定了《湖南省高速公路重点拥堵路段整治方案》和治堵责任分解表,从交通秩序管理、应急分流组织、工程技术措施、行业监管考核措施等方面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明确整治目标和时限,形成长效机制。三是采取差异化收费等监督管理措施。利用国家有关差异化收费政策等经济杠杆来错峰调流,还采取将疏堵保畅工作与收费标准挂钩考核指标等办法提高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的路况服务质量和管养水平,以缓解拥堵路段的通行压力。

通过整治,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6个拥堵路段中已有二广高速永蓝段和京港澳高速大荆段2个路段达到了节假日期间“拥堵时间不超过半小时、行车速度不低于40公里/小时”的治理工作目标。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分析大荆、永蓝路段治堵保畅工作经验,结合推行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和全省高速公路路况服务质量与收费标准挂钩等相关政策措施,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对剩余的4个重点拥堵路段问题逐一破解,继续抓好节假日全省高速公路治堵工作,保障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正在推动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作,其中ETC推广发行是关键。大力推广应用ETC技术,可以将车辆通过收费站的平均时间由15-20秒缩短至3秒左右。按照工作要求,到2019年底我省高速公路要实现收费站ETC全覆盖,ETC车道成为主要收费车道,湘籍车辆ETC安装率达到80%以上,高速公路入口车辆使用ETC比例达到90%以上,实现不停车快捷收费,因此,建议大家尽快安装使用ETC

记者(中国日报):湖南正在加快构建“长沙四小时航空经济圈”,将长沙机场打造成为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那么,目前“四小时航空经济圈”进展情况如何?

王亮方(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今年423日,省委书记杜家毫召开专题会议,提出构建长沙四小时航空经济圈的发展目标,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更好地促进全省对外开放。当前,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口岸办)、省机场管理集团等单位正在加快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制定《构建长沙四小时航空经济圈三年行动规划方案》,推出《促进长沙机场客货运航线高质量发展支持措施》,新增或加密圈内航线。目前,长沙机场已通航“四小时航空经济圈”内14个国家和地区的31个城市,每周运营188个定期客运航班,其中日本、韩国、泰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6个国家和香港、台湾2个地区每天均有多个直达航班。航班密度和覆盖区域位居中部第一。

通过积极构建长沙四小时航空经济圈,我省民航运输正在进一步增长,预计到2021年,长沙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将力争突破3300万人次,可通航“四小时航空经济圈”内160个城市,其中国际和地区城市51个;“四小时航空经济圈”内年出入境客流将达到330万人次。届时,长沙机场将发展成为中部地区通往国内主要城市群以及东南亚、东亚和南亚等国家航线最多、密度最高和客流最大的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

记者(湖南广播电视台):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是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交通基础设施之一,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请问下一步湖南在高铁、高速公路规划建设方面还有哪些安排?

王亮方(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近年来,我省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骨干通道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至2018年底,全省高铁通车里程173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725公里,均居全国第4位。但是,也要看到,湖南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省份,要充分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和作用,综合交通的网络密度需要比其他地区更高一点。目前,湖南省尚有4个市州(常德、益阳、张家界、湘西州)未通高铁,一些重要的高铁、高速主通道尚未完全打通,贫困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交通发展还存在瓶颈制约,需要继续加强交通的基础支撑作用。

下一步,推动湖南高铁、高速公路发展,重点是加快推进规划内重大项目的实施,并进一步优化项目布局,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笼子”。高铁方面,一是,加快实施张吉怀高铁,渝长厦高铁黔张常段、常益长段等在建项目,确保在2022年实现“市市通高铁”的目标;二是,加快推进渝长厦高铁长赣段,呼南高铁湖南段,铜吉高铁、张石高铁等规划内项目前期工作,并适时启动建设;三是,我们正在全力争取国家支持规划建设永清广、渝湘等高铁通道。高速公路方面,一是,加快当前在建的长益复线、安慈等13条(段)共773公里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在“十三五”末期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7000公里,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二是,全面推进醴娄扩容、炉慈(湘鄂边界的炉红山-慈利)、桑龙(桑植-龙山)、张官(张家界-怀化官庄)、新武(新化-武冈)、衡永(衡阳-永州)等规划内项目的前期工作,尽快开工建设。争取在“十四五”初期,《湖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修编)》的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基本建成“七纵七横”高速公路网络。三是,抢抓国家“十四五”规划和综合交通网中长期规划编制机遇,积极争取一批高速公路项目进入国家规划,适度增加我省高速公路规划里程,更好地完善路网。

记者(湖南经视):今年6月,国家向各大运营商颁发了5G商用牌照,标志着我国5G时代正式开启,省内目前5G网络建设也正稳步推进,请问我省未来5G网络建设将如何规划,伴随着5G网络建设的推进,对我们的生活、经济发展将带来什么影响?

王亮方(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刚刚我们已经谈到,省会长沙已经建设了约700座独立组网的5G基站,年内还将再新增20005G基站,还是主要集中在省会长沙。明年,也就是2020年,将计划在全省14个市州核心城区新建160005G基站,并实现省会的规模商用。到2021年,将计划再新建300005G基站,基本完成14个市州主城区、重要功能区、重点应用区规模组网并全面实现商用。

作为我国企业拥有35%专利技术的5G,具有高速率、宽带宽、高可靠、低时延、大连接等特征,将为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用户体验,成为构筑万物互联的基础设施,并由之催生更多的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和新产品,对拉动新的投资增长点和促进产业融合创新作用巨大。目前,依托5G网络,我省形成了四类业务场景的应用和产业推进:一是在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区,推进了5G辅助的(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4K/8K)高清视频产业的发展;二是在智能制造领域,运营商与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华菱钢铁等我省工业龙头企业利用5G技术在无人机、智能机械等方面进行业务研发和场景验证;三是在湘江新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利用5G网络环境,开展了无人驾驶、无人机概念性应用和无线高清视频监控应用;四是在长沙部分产业园、居民小区和商务楼宇及其周边区域开展了面向智慧社区的5G应用及场景验证。未来,随着网络覆盖的不断提升,5G还将在智慧城市运营、环境监测、智慧农业、工业控制、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自动驾驶、能源管理、远程医疗等众多领域形成广泛的应用,并促生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记者(湖南人民广播电视电台):请问如何进一步完善路网,打通断头路、瓶颈路,提高公路路网整体效益?

肖文伟(省交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加强公路路网有效衔接,对于强化我省交通运输补短板、强弱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解决人民群众在交通运输方面的烦心事、操心事;对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推动我省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均具有重大意义。

我们重点针对当前我省路网中高速公路与普通国省道、普通国省道与普通国省道之间的衔接不畅、部分路段拥堵严重、部分路段利用率低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结合我省各方要素保障条件,准确把握“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精准施策、用好存量、远近结合”的基本原则,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提出了当前重点任务和中长期措施。

(一)当前重点任务:2020年前后基本建成35个路网局部优化项目,重点解决当前亟需解决的路网衔接不畅问题。其中:普通公路相关项目共28个,主要是指高速公路与国省道之间、普通国省道与国省道之间衔接项目,总里程83.1公里;高速公路相关项目共7个。主要是高速公路收费站和互通匝道改扩建项目(含G0421许广高速黄沙街互通连接线2公里)。

(二)中长期措施:结合“十四五”及中长期规划,进一步推进实施高速公路经常性拥堵路段扩容建设、国省道提级改造以及农村公路与国省道的衔接,持续深入完善我省路网。

(三)实施方案: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是高速公路相关项目建设、养护、管养的责任主体,负责落实项目的前期工作、建设、经营管理和资金筹措等工作;市州、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是所辖区域内普通公路项目建设、养护、管养的责任主体。目前,已正式下发《湖南省公路网有效衔接实施项目工作方案》,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省发改委、省交通厅联合发布新中国成立70年全省基础建设成就

10269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