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运行主要特点及发展建议

发布日期:2017-08-15 00:00
  今年以来,湖南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三农”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质增效为着力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呈平稳发展态势。据国家统计局核定,上半年湖南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1334.05亿元,同比增长3.1%。分行业看,农业、林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2%、8.2%、5.2%和9.1%;受生猪出栏量降幅继续收窄影响,牧业增加值增长0.6%,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一、农业与农村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粮食生产结构调整

  湖南着力推进粮食供给侧改革,坚持提产能、稳产量、优品质,重点推广高档优质稻种植,提升粮食品质;推广再生稻种植,一季播种、两季收成;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一田双收、一水两用,湖南粮食生产由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据全面调查统计,早稻中的优质稻面积占比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中稻及一季晚稻的优质稻面积占比较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从早稻长势情况来看,由于早稻生长发育前期气象条件较为有利,没有出现明显的五月低温,早稻抽穗整齐,长势较好,以一、二类苗居多。但6月下旬以来,全省温度偏低、日照偏少、降水偏多,尤其是大部分地区出现的强降水天气,对早稻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在病虫害方面,今年田间虫源菌源充足,二代二化螟偏重发生。据省植保植检站6月底调查数据显示,全省早稻、中稻亩平二化螟分别为去年的1.8倍和2倍,部分市州蛾量较高。

  (二)油菜生产实现双增

  在稳定传统油菜主产的基础上,湖南各地积极发展肥用油菜、饲料油菜、菜用油菜和观光油菜等,据全面调查统计,全省春夏收油菜籽播种面积达1318.32千公顷,同比增长0.9%。尽管3月湖南降水偏多,日照不足,部分地区出现连阴雨,对油菜开花授粉造成一定影响,但4月以来湖南气象条件转好,温高光足,利于油菜结荚成熟晾晒。据全面调查统计,2017年油菜籽产量214.95万吨,增长2.1%,其中双低油菜产量207.05万吨,增长3%。

  (三)蔬菜生产稳中有增

  今年以来,各地加强大棚设施建设,扩大蔬菜基地规模,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实现一定增长。据全面调查统计,上半年全省蔬菜播面620.95千公顷,同比增长2.8%;蔬菜产量1775.93万吨,增长4.1%。价格方面:随着气温逐步回升,蔬菜生长期缩短,供应充足,蔬菜价格整体呈震荡下行趋势,尤其是5月以来本地蔬菜大量上市,季节性回落态势更是明显。据省商务厅重点监测数据显示,6月中旬(第25周)蔬菜零售均价5.98元/公斤,较4月初(第14周)下跌6.7%,较2月初(第6周)下跌17.6%。至6月下旬,受持续暴雨天气影响,蔬菜价格止跌略涨,6月底(第27周)蔬菜零售均价6.07元/公斤,较6月中旬上扬1.5%,预计短期内蔬菜价格呈波动上行态势。

  (四)生猪养殖保本微利

  猪价持续下探。春节过后湖南生猪价格进入下行通道,尤其是4、5月生猪价格快速下跌,直至6月上旬跌幅收缩,市场趋于稳定。据省畜牧水产局监测数据显示,6月底(第26周)活猪均价、市场猪肉价格分别为13.57元、24.37元(公斤价,下同),较1月底(第5周)分别下跌27.2%和20%。仔猪价格自年初开始呈持续上扬趋势,至3月初开始出现震荡下跌,6月底仔猪均价36.48元,较3月初(第9周)下跌20.2%。猪粮比为6.96,养殖户出栏生猪保本或略有盈利。产能逐步提升。2016年生猪市场行情大好,养殖户补栏较为积极,受养殖周期影响,生猪市场供应稳步提升,供给关系逐步平衡。此外,部分地区因环保督查整治,限期拆除养殖场,当地大量生猪流向市场,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生猪市场供应量。据国家统计局核定,上半年全省出栏生猪2882.8万头,同比下降0.4%,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3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生猪出栏增长1.9%,是去年以来第二次出现单季正增长。生猪存栏3688.8万头,下降0.5%,其中能繁母猪存栏370.7万头,下降0.7%。

  (五)草食牧业稳步发展

  近年来,湖南利用宜牧山地多的优势,积极推进牛羊养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草食牧业稳步发展,上半年全省牛羊存出栏均实现一定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核定,上半年湖南牛出栏93.2万头,同比增长0.7%,牛存栏448.6万头,增长1.4%。羊出栏310.3万只,增长1.6%;羊存栏550.4万只,增长2.8%。价格方面:据省畜牧水产局资料显示,上半年牛肉均价76.45元/公斤,同比持平;羊肉均价58.59元/公斤,下降9.62%。尽管价格稳中有跌,但仍处于相对高位,规模户出栏肉牛、羊头平利润分别为2000元、600元,湖南草食牧业后续发展潜能较大。

  (六)家禽养殖逐步恢复

  今年年初,湖南H7N9禽流感处于高发态势,各地纷纷采取休市、禁运等举措严防疫情,致使家禽养殖遭遇“寒冬”,鸡蛋、肉鸡价格纷纷“跳水”。据调研了解,部分大型家禽养殖场面临困境,鸡苗、肉鸡价格大幅下跌,鸡蛋价格一度跌至2.1元/斤,市场需求低迷,养殖户亏损较重。随着近期禽流感影响逐渐消褪,家禽产品价格回升,生产形势出现好转。据国家统计局核定,上半年全省家禽出笼2.11亿羽,同比下降2.3%,但降幅较一季度收窄0.7个百分点;禽蛋产量46.6万吨,增长1.4%,增幅较一季度回升2个百分点。

  二、存在问题

  一是自然灾害不利农业生产。6月下旬至7月初,湖南遭遇了近年来历时最长、范围最广、雨量最多、强度最大的降雨过程,造成部分地区出现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低洼地段农田被淹,早稻、蔬菜、瓜果、棉花等农作物不同程度受灾。不利天气致使早稻收获期推迟,预计产量较2016年有所下滑。二是生猪行业挑战加剧。随着湘江流域退养政策趋紧、环保高压整治力度加大,加之当前进入消费淡季,猪价走势偏弱,养殖效益不佳,部分养殖户受资金、成本、土地、市场等多重因素制约,或无心扩大规模,或退出生猪市场,对湖南生猪供应端造成一定影响。如何在市场洗牌、行业转型的阵痛期促进湖南生猪行业产能稳定、效益提升,成为我们亟需研究解决的难题。三是农业效益难以提升。农业效益遭遇生产成本“地板”和农产品价格“天花板”的双向挤压,获利空间越来越小。以种粮为例:受人口单项向外部流动影响,湖南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矛盾日益加剧,劳动力资源趋紧,谁来种地成为普遍性矛盾;土地流转、农资肥料、人力工资等种粮成本不断攀升,而粮食国家收购价继续下调,农户种粮效益难以提升。

  三、发展建议

  (一)以减损补救为重点,积极恢复灾后生产

  一是抢修加固基础设施。尽早恢复被损道路、被淹农田、被毁大棚,检修清淤灌溉水渠,为灾后农业生产提供基础保障。二是加强技术指导服务。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灾区,指导农民抓紧补种改种、加强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三是做好灾后资金保障。开展灾后政策性农业保险、巨灾保险查勘理赔,及时下拨各类涉农救灾财政资金,助力农民灾后恢复生产。

  (二)以环保整治为契机,推进生猪行业转型

  为推动生猪行业在环境和市场之间寻求平衡点,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科学规划布局。推进养殖重点由长株潭城市群等养殖高密度地区向湘西、湘南等养殖低密度地区转移,同时引导大型养殖企业采取“多点布局、分场饲养”形式,发展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二是加强技术改造。积极推进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大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设施改造力度,实行干湿分离、雨污分流;推广农牧循环、沼气利用、有机肥加工等措施,实现循环利用、效益提升。

  (三)以融合创新为引领,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深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完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多角度寻找突破点,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一是推广稻田综合种养。因地制宜推行稻虾共作、稻鳅共生以及稻蛙、稻鳖等立体种养模式,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形成“粮鱼双赢”的良好格局。二是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加快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完善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以电商平台为抓手,打通农产品上行通道,助力解决农产品流通难题。三是大力推介休闲旅游。以湖南实施全域旅游战略为契机,挖掘农业生态文化价值,拓展农业多重功能,强化公共服务、品牌创建、宣传推介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推进休闲旅游农业提质增效。

承办:农经队
执笔:陈晗文
核稿:徐  林
责编:钟军德



上半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运行主要特点及发展建议

6856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