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卜岚 实习生 王玉琼
4月28日上午,衡阳至永州高速公路(衡永高速)开工仪式在衡阳市祁东县举行。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出席开工仪式并宣布项目开工。
(重828吨的首榀箱梁架设完成,常益长铁路开始桥梁上部结构施工。通讯员 供图)
当日,我省14个市州及各县市区共829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掀起“抢机遇、抓项目、稳投资”的热潮。据悉,此次集中开工的项目总投资3657.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14.8亿元。在这些项目中,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630个,超10亿元的91个,超30亿元的13个,超百亿元的4个。
(永州电网建设项目现场)
基础建设
成网强网,构建综合交通枢纽
4月28日最高气温31℃,空气里开始充斥着灼人的热浪。在永州电网建设项目现场,一群建设者正头顶烈日,挥汗如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
“今年项目总投资14.32亿,道县绍基、江华海联变电站建设是项目建设重点。”永州电网建设项目建设部主任左静洪介绍,目前,绍基变电站已完成土建,将进入到后期的设备安装。海联变电站变压器、预制舱等电气设备已安装就位,预计5月底6月初可以投入使用。
左静洪说,项目建成后将重点解决神华火电送出、南北电网双联络、新能源上网消纳问题。实现永州工业园区变电站双电源覆盖,配电供电可靠率也将大幅度提升,“届时,永州市10千伏户均配变容量提升至2.16千伏安/户,城区配电线路联络率提升至79.02%,县城区配电线路联络率提升至52.6%。”
在全面复工的氛围中,一批交通项目正在我省如火如荼推进中:
“目前项目已经完成了前期的审批、核准等工作,预计五一后将按照施工图正式建设。”临武至连州(湘粤界)高速公路项目办公室主任高振杰介绍,项目设计速度采用100公里/小时,建成后加强湘粤通道衔接,畅通省际快速通道。
28日开工的衡永高速也已经完成前期工作和征拆,启动土建施工。衡永高速项目是我省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区域性“三纵四横一环”高速公路网布局有巨大推动作用。
基础设施的发展质量和效率的高低,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湖南重大项目建设已按下了‘快进键’,在基础设施类项目方面,将注重成网强网,建成包括交通、水利、能源、信息‘四张网’及5G基站等新基建项目144个。”
产业发展
延链补链,促进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4月28日,在长沙隆平高科技园的农业科研成果推广中心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平整土方,搭建临时用电、用水设施。
“目前项目正在进行土方平整工作,预计五六月完成后,将进入基础施工阶段。”在项目建设现场,农业科研成果推广中心项目负责人邹炎指着正干得热火朝天的工人笑着说,“到今年年底,项目仓储部分就可投入使用,面积大约为12万平方米。”
邹炎介绍,项目以国内排名第一的生物种业企业隆平高科为龙头,聚合华智水稻、湖南农大、湖南省农科院、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等40多家国内著名种业企业及科研院所,将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强大的“芯片保障”,打造中国种业硅谷核心产业区。
“和传统纺织工厂不同,我们将安装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可实现污水处理趋零排放。”谈到祁阳高新区现代纺织特色产业园项目,祁阳科技工业园主任刘景鸿连连点赞,“你看,这家祁阳大联纺织有限公司,投产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箱包布生产企业。”刘景鸿说,目前产业园着力引进涤纶雨伞布、箱包布等企业,预计3年完成建设,产值达100亿元。
在中韩合资智能显示绑定生产线项目,现场机器轰隆声不断。“项目将新建34条液晶绑定生产线,主要为三星、苹果、LG等知名电子品牌提供配套,每年代加工3100万片封装标准组件。”岳阳城陵矶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张常云介绍,“目前项目已完成开工奠基、施工围挡、地勘等相关工作。预计投产后年产值100亿元,年税收5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产值200亿元。”
在产业发展领域,今年湖南将更为注重延链补链,预计将建成长沙车用锂电池、中韩合资智能显示等新兴优势产业链项目438个,投资1988亿元,占产业类投资的86%。
生态环保
系统治理,守护好青山绿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省正在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一湖四水”的清流汇入长江,建设美丽幸福新湖南。
“在生态环保领域,我们将注重系统治理,建成包括长江经济带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洞庭湖湿地生态修复等35个项目。”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强调。
为了守护好一江碧水,4月28日,株洲市中心城区污水系统综合治理一期工程迎来复工复产开门红。据悉,该项目总投资约19.3亿元,预计2022年12月完工。业主单位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是长江三峡集团开展长江大保护工作的核心实体公司,当前正全面参与实施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改善。
“该项目建设内容有建宁港流域(不含主港)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白石港流域(不含主港)水环境综合治理、陈埠港水系区雨污分流工程等多个类别项目,共包括太阳支流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新屋街水系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等22个子项工程。”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株洲将迎来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验收,黑臭水体治理也迎来决胜之年。该项目的开工,正是今年株洲污水治理提档加速的缩影。
日前,《株洲市2020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实施计划》制定下发,明确责任主体、倒排施工进度,并实行周调度、月汇总、季督查。此外,根据《株洲市污染防治攻坚战2020年度工作方案》,今年全市68个建制镇将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县城、城市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5%、95%左右。
“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株洲城市污水管网布局,提升污水处理效率,消除治理水系黑臭问题。”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届时还将有助于构建完善的水生态系统和智慧水务管理平台,为株洲“一谷三区”建设提供生态保障。
社会民生
筑底托底
不断刷新市民幸福指数
改革也好,发展也好,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民众的幸福。民生,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一再强调的重大关切。
据介绍,在社会民生领域,今年全省将更为注重筑底托底,围绕保障房及老旧小区改造、扶贫产业车间等,特别是补齐疫情暴露出的公共卫生短板,将实施民生改善项目102个。
“郴州市集中开工项目96个,总投资429.57亿元。”听见开工仪式上传出令人振奋的话语,郴州远恒佳教育项目投资方深圳市远恒佳教育集团董事长宋远标很是激动,他告诉记者,远恒佳教育项目一共三期。远恒佳(郴州)公学作为一期建设项目。
宋远标介绍,这是一所可以让人获得自由全面发展的未来学校,“项目拥有高效学习中心、创新体验中心、特长发展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品质生活中心和社区文化中心六大共生体,配有STEAM科技馆、同声翻译录播厅、智能化图书馆、多功能视觉餐厅等高端设施。学校建成后,将为郴州填补教育国际化的空白。”
此外,我省常宁市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管理学院的开工现场,也是一派忙碌的景象。该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计划 2022 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学院按照“7个学科专业系、2个教学(实训、科研)中心、3个书院(研究院)、4个场站(馆)”的架构设置,将成为中国第一所为北斗导航服务的专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