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潭娄获批全国首批老工业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发布日期:2017-04-28 00:00

  4月28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在长沙举行湖南中部(株洲-湘潭-娄底)获批全国首批12个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新闻发布会。省政府副秘书长陈仲伯向媒体记者介绍了示范区获批相关情况。省发改委党组成员、省湘西办主任周震虹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株洲市委常委、副市长田卫军,湘潭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广,娄底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希慧回答了记者提问。省政府办公厅、省科技厅、省经信委、省国土厅、国开行湖南省分行的相关负责人参加新闻发布会。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决策部署,去年下半年以来,五部门联合出台系列文件,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力度较大、工作成果突出的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支持设立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先行先试重大改革和重大政策,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4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五部门)以发改振兴[2017]671号文件批复湖南中部(株洲-湘潭-娄底)为全国首批12个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之一。示范区要求在4个重点领域取得突破:一是探索毗邻城市产业分工协作和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二是继续探索装备制造、有色、钢铁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和延伸产业链的有效途径;三是探索加快高端装备、通用航空、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四是探索加强与长沙等中心城市的产业合作、创新合作以及军民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湖南中部(株洲-湘潭-娄底)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以株洲、湘潭、娄底为主体,国土面积2.4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130.17万人。三市地理位置相邻,产业联系紧密,要素集聚和经济辐射能力较强,是“一五”时期国家156个重点项目在湖南省的主要承接地、国家重点工业城市,创造了我国第一辆电力机车、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枚空对空导弹、第一块硬质合金等190多项“共和国第一”。经过多年的发展,示范区已经培育形成了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精品钢材及薄板深加工制造、服装等5个过100亿的产业集群,拥有11个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和16个省级开发区。建设湖南中部(株洲-湘潭-娄底)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是加快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有效手段,也是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机遇,有利于湖南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区域协同发展和破解城市发展难题。 

  为此,省政府建立了推进株潭娄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设省发改委。未来,示范区建设将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着力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做强做优现代服务业,推动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加速推进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规划,在空间布局上,示范区将以湘江黄金水道为轴线,依托京港澳和沪昆高铁,株洲突出打造引领全球的中国动力谷,湘潭突出建设支撑中部崛起的智造谷,娄底全力发展为株潭经济协作区,“两谷一区”与长沙“麓谷”共同形成支撑长株潭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快速崛起的核心增长极。重点打造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海工装备、环保新能源和新材料等特色新兴产业链,精品钢材、陶瓷和服饰等传统优势产业链,现代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业和新兴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链,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着力建设株洲高新区、湘潭高新区、湘潭经开区、娄底经开区等4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提升醴陵经开区、天易经开区、冷水江经开区等8个重点园区的建设水平。启动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一批国家级研发平台、工业技术研发机构和省级企业研发中心,及一批创业创新园、创业服务中心、双创示范基地等。同时,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推进区域市场共建,统筹产业布局、市场开拓、土地开发,探索建立共建投融资平台。力争到2025年,示范区形成8个千亿产业集群、10个百亿产业集群、20个产值过百亿大型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明显提升。 

 

 

 

 

 

 



株潭娄获批全国首批老工业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9757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