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创新思路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发布日期:2023-02-27 08:57

    “十四五”以来,湖南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加大力度、强化举措,狠抓责任、政策、工作落实,守住了底线,巩固了成果,促进了高质量发展。

一、以扛牢政治责任为根本点,在强化保障举措上下足功夫。湖南是精准扶贫首倡地,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高举思想之旗,扛牢政治责任。一是高位推动强担当。建立“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后续扶持责任进一步上肩,五级书记齐抓格局有效形成。从市州、县市区抽调10名同志,充实省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专班力量。市州主要负责同志率先垂范、靠前指挥,充分发挥市州、县市区联席办、各工作小组等协调机制作用,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属地责任。二是完善政策促保障。为守住安置区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实现高质量发展,出台了年度工作要点、实施意见、行动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明确规划、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具体举措,加大安置区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支持力度,优先供给用地、优先保障配套,加大各级资金投入,有效改善了安置区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三是强化监管保质量。每年组织2次以上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全覆盖检查,按季度开展安全、人居环境等专项排查,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常态化巡查检查,对标对表国家要求,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认真剖析问题根源,以问题整改为契机,举一反三、查漏补缺,确保易地搬迁后续工作高标准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二、以加强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在促进就业增收上下足功夫。坚持稳岗、拓岗并举,实施整合资源对接、拓展载体吸纳、支持创业带动、公益岗位安置、技能培训提升五个一批一是整合资源对接一批。深化劳务协作,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对接,省级层面先后与广东、浙江、上海等地签订劳务协作协议,设立劳务经纪人2000余名,建立劳务协作对接机制927个,培树劳务品牌,全力促进我省搬迁劳动力稳岗就业组织全省有搬迁任务的51个脱贫县和长沙市各县区、重点企业进行劳务对接,签订劳务对接协议为蓝思科技、比亚迪等重点企业输送员工2万余人。二是拓展载体吸纳一批。继续实施优先供给用地、优先保障配套、优先给予申报项目奖补的三个优先优惠政策,提高稳岗补贴标准,将稳岗补贴标准由1000/人提高至2000/人,引导企业到乡镇村集体闲置场地和集中安置区创办厂房式就业帮扶车间。目前,全省安置区帮扶车间达1569个,有效带动了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三是支持创业带动一批。持续深化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创业贷款+创业补贴四创联动创业帮扶模式,扶持脱贫劳动力创建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民宿酒店、加工点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实现创业增收,扶持创业1.35万人。四是设置岗位安置一批。整合部门资源,规范扶贫收益分配,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疫情防控等需要,因地制宜开发公益性岗位和临时性过渡岗位,优先安排搬迁劳动力就地就业。充分发挥以工代赈项目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带动8517名当地农村劳动力参与务工,发放劳务报酬6162万元。五是技能培训提升一批。将符合条件的脱贫劳动力纳入职业培训补贴范围,补贴标准上浮了70%。深化雨露计划,提供面向就业困难毕业生岗位。围绕产业发展与企业用工需求,开发政校企专岗培训模式,促进搬迁群众职业能力提升。实现就业服务精准全覆盖,全面提升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打造搬迁群众“温暖”就业路。

三、以增强内生动力为着力点,在推进产业发展上下足功夫。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继续实施优惠政策,鼓励搬迁群众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动力。一是围绕车间建设强产业实行优先供给用地、优先保障配套、优先给予项目申报奖补的“三个优先”优惠政策,鼓励安置点依靠当地优势,引导企业到乡镇村集体闲置场地和集中安置区创办厂房式就业帮扶车间,让搬迁群众实现“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2022年,全省安置点共有帮扶车间1569个。二是围绕特色培育产业。培育壮大种养、乡村旅游等特色帮扶产业,推动安置点后续扶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合作社+基地+搬迁户”“搬迁+小庭院”等模式,使33.7万搬迁群众增收受益。鼓励有条件的安置点,积极培育发展农业休闲、自驾车房车营地、研学、体育等新型旅游业态,推动精品民宿建设。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参与搬迁群众原承包地(耕地、林地、草场等)的流转与规模化经营。鼓励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安置点周边聚集,促进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和参与产业发展增收。三是围绕消费帮扶强产业。将新春消费帮扶工作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相结合,拓展了产业帮扶途径。芒果云超市直播团队春节期间走进安化茶乡花海社区安置点等地开展“新春走基层”专题录制,宣传当地年俗文化,带火了当地旅游。达漫电商与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合作,开展数字人民币年货节活动,与物业公司合作在社区举办助农惠农年货节等,激活消费帮扶的市场活力。四是围绕主体带动防返贫。充分发动村支两委、驻村帮扶队力量,实地甄别出有产业发展能力、产业发展意愿的属于防返贫监测的搬迁户,指导开展产业直接帮扶,开展防返贫“五有”产业帮扶行动,做到有精准识别台账、有帮扶主体带动、有技术指导服务、有财政资金支持、有产品保底回收。2022年,安置区“两有”防返贫监测户均实现了主体带动和产业帮扶措施全覆盖。

    四突出党建引领为关键点,在推进社区融入上下足功夫。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筑牢基层治理“压舱石”。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抓治理。推行“党建引领+综合服务”模式,全省集中安置点已设立基层党组织1024个,“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1683个、群众自治组织1523个,1935个安置点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队,派驻党员干部5012人,激发广大党员争当脱贫致富领头羊、乡村振兴排头兵,依托网格化管理优势,持续抓好社区治理,推进党建赋能社区治理,提高搬迁群众融入新社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二是坚持党建引领抓教育。通过宣传栏、文化墙、讲习所、图书室等宣传教育阵地,在安置区积极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和惠民政策,加大文化浸润,突出教育引导作用,让搬迁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模范”“遵纪守法模范”“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意识形态建设,以红色教育、模范教育、感恩教育推动搬迁群众归属感、认同感进一步增强,精神状态发生积极转变。三是坚持党建引领抓服务。通过党建联建,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党组织融入安置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帮助搬迁群众解决困难。持续完善搬迁群众社会保障政策,健全动态精准防返贫预警监测和帮扶机制,落实搬迁群众享受低保、临时救助等社会保障优惠政策。优化安置区便民服务事项,开设村级政务服务窗口,创新实施政务服务帮代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等工作举措,有效解决搬迁群众办事“两头跑”问题,极大方便了搬迁群众日常办事需求,提升了满意度。



湖南省:创新思路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9256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