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经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南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湖南监管办公室印发了《湖南省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就此,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围绕电力市场主体和用电终端用户关心的几个代表性问题开展解答。
一、为什么要实施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绿色低碳转型,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展价格〔2025〕136号),在全国范围内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工作,要求各省市因地制宜制定出台本地实施方案。截至2025年9月底,湖南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3978.5万千瓦,占总装机比重已超过45.9%,随着组件成本大幅下降,风电、光伏平均度电成本也较大幅度下降,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省内电力现货市场今年10月底将开展连续结算试运行,相应市场规则逐步完善,为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改革方案主要有哪些内容?
湖南改革方案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全省新能源项目(集中式风电、分散式风电、集中式光伏、分布式光伏)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上网电价。二是建立支持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机制。包括建立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明确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的电量规模、机制电价和执行期限;明确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的结算方式。三是健全适应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市场交易机制。包括完善中长期市场交易和价格机制;完善现货市场交易和价格机制;完善绿电绿证交易和价格机制;完善辅助服务市场交易和价格机制。
三、改革方案的重点考虑是什么?
湖南改革方案在机制电价政策设计上要衔接现有的政策和价格水平,统筹考虑存量和增量新能源项目机制电量规模、机制电价和执行期限,确保新能源项目能够获得较稳定的收益预期,促进新能源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又要确保工商业终端电价水平基本稳定。因此,改革方案就存量项目和增量项目进行分类施策:
一是对部分存量项目实施机制保障。对2025年6月1日以前投产的存量新能源项目,其中光伏扶贫项目扶贫容量100%纳入机制电量;分布式光伏项目、接入电压等级35千伏的新能源上网电量的80%纳入机制电量。机制电价为0.45元/千瓦时。执行期限按国家规定执行。
二是对部分平价项目实施改革过渡性政策。对2021年1月1日-2025年5月31日并网的接入电压等级110千伏以上的风电和集中式光伏平价上网项目,考虑其成本相对较高,实行改革过渡政策,上网电量的60%纳入机制电量,机制电价为:风电项目0.37元/千瓦时;集中式光伏项目0.38元/千瓦时,执行期限为5年。
三是对增量项目实施市场竞价。对2025年6月1日以后投产的增量新能源项目,明确2025年新增纳入机制比例设置为30%,机制电价由符合条件范围的项目自愿参与竞价形成,考虑成本等因素,设定竞价上下限,2025年竞价上下限区间设定为0.38~0.26元/千瓦时。
四、改革对终端用户电价水平有什么影响?
改革对居民、农业用户电价水平没有影响,这些用户用电仍执行现行目录销售电价政策。对于工商业用户,预计工商业用户电价将稳中有降。工商业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将随电力供需、新能源发展等情况波动。根据目前我省现有电力供需判断,新能源市场化改革后,特别是现货连续运行后,预计将降低工商业电价约2分/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