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 | 青山着意 绿水含笑——湖南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纪实(上)

发布日期:2021-01-05 09:00

  编者按

  长江宛如一条巨龙,托起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5年来,湖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推进生态环境整治,治沉疴痼疾、抓生态修复、促转型升级,用实际行动担负起“守护好一江碧水”的责任,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有力推动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从1月5日起,湖南日报连续推出系列报道,反映湖南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

  滚滚长江,在湖南蜿蜒163公里,接纳湘、资、沅、澧四水,在广阔的洞庭湖区舒展开来。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指明航向:“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牢记嘱托,破浪前行。5年来,湖南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壮士断腕——

  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家住安乡县白螺湾村52岁村民吴传兵,自去年起就不再发展养殖了。

  “现在准备搞特色家庭果园。”吴传兵原来的养殖场,位于洞庭湖水系珊珀湖畔。过去,珊珀湖因投肥养殖等长期掠夺性开发,生态不断恶化。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为长江治理开出了治本良方。两个月后,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提出了“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指示。

  彼时,湖南沿江沿湖地区,过度依靠重化工业和矿产资源“吃饭”,留下大量废水、废气、废渣,已不能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正在爬坡过坎的湖南,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加快重化工企业关停并转!一次次攻坚战,指向利益固化的藩篱,朝着沉疴宿疾开刀——

  对湘江流域内重点区域“散乱污”企业实施搬迁、关停;

  落后小煤矿关闭退出再部署,要求3至5年内化解落后产能1500万吨;

  对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全面“体检”,达不到换证许可的企业一律退出;

  对全省范围内“地条钢”生产企业实行有奖举报,防范“死灰复燃”;

  环洞庭湖区的造纸企业两年内分阶段退出。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破不立。

  这5年,全省关停426座煤矿、1000多家非煤小矿山;退出烟花爆竹企业1200多家,化工、造纸、冶炼、钢铁等规模企业5000多家。

  自2016年到2019年,全省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3%,提前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要求下降18%的目标任务。

  在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整治五大专项行动中,安乡县对珊珀湖周边1000米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全部退养。

  吴传兵主动拆除了自家养殖场的21间猪舍,拿出部分政府补贴,在养殖场原址上种橘树、葡萄。他说:“等家庭果园搞起来,不会赚得少。”

  如今,环行珊珀湖,只见湖洲内外水天一色,清风吹来,欢快的鸟鸣声四起。

  转型升级——

  绿色成为湖南经济主色调

  新年伊始,株洲新芦淞洗水工业园,鹏辉洗漂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几万条牛仔裤经过若干工序后,准备被销往全国各地或出口欧洲。

  “通过打造品牌来做大做强企业。”企业负责人陈志鹏信心满满。

  曾几何时,株洲洗水企业的污水直排湘江。2017年7月,新芦淞洗水工业园投产,工业污水100%处理,排放达到国家污水处理一级A标。

  洗水业由“黑产业”变“绿产业”,服饰产业也成为株洲市重点打造的千亿产业。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把长江经济带建成高质量发展经济带。5年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湖南深入人心,产业转型升级换挡提速。

  株洲清水塘,在退出了全部261家化工冶炼企业后,辞旧布新,三一、绿地等重大产业项目入驻,续写现代化产业新城新篇章。

  在洞庭湖畔,“腾笼换鸟”间引凤筑巢。常德以“产业立市”,以中联建起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成长为首个千亿产业。

  在长江岸边,有着30年发展历史的巴陵石化己内酰胺项目,搬入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既解决了“化工围江”难题,又为产业链延伸“强筋健骨”。

  不搞大开发,不是不发展。

  这5年,湖南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连续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布局2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集聚了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材料3个万亿产业和电子信息、医药、机械等14个千亿产业。

  “钢铁巨子”华菱集团通过产品结构升级实现扭亏为盈,华菱产品闪耀全球多个“超级工程”,实现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中联重科等4家湘企进入“全球工程机械50强”,构建起国内产品类别最全、规模最大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形成“断层”优势。

  近3年,湖南单位GDP能耗年平均降幅达5.8%。绿色已成为湖南经济的主色调,正描绘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新宏图。

  创新开放——

  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

  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岳阳市,实地了解指导湖南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情况。

  如今,岳阳成为湖南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之一,正充分发挥通江达海的优势,全力打造内陆开放的新高地。

  2020年最后一天,湖南自贸试验区岳阳片区收获新订单。北京汉氢等34个产业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投产,涵盖新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领域。

  目前,岳阳片区以平均每天引进6家市场主体、每周完成一项改革任务的频率,跑出了开放发展的“加速度”。

  2020年9月,湖南自贸试验区扬帆起航,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地标”和“试验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湖南始终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的融合。

  去年前11月,湖南省进出口总值431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8%。其中11月,湖南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值145.3亿元,增长38.5%。

  5年来,创新和开放,已如车之两轮,驱动着湖南经济朝着高质量发展澎湃前进。

  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智轨列车、时速160公里商用磁浮列车、微重力化学卫星、“PK”计算机、“鲲龙500”采矿机器人……三湘大地涌现出了一批前瞻性、颠覆性、引领性创新成果,高新技术产业连续保持14%以上增幅,创造了“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

  在极不平凡的2020年,湖南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率先复工复产,守住“六保”底线、夯实“六稳”基础,努力化危为机,经受住了疫情冲击。

  2020年前三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6%,增速居全国第5;在经济总量排名前十的省份中,增速位居全国首位。湖南以一份亮眼的年度“成绩单”,开启了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新征程。

  (文/邓晶琎 龚杰媛)




湖南日报 | 青山着意 绿水含笑——湖南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纪实(上)

1411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