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报 | 稳走上坡路 勇开顶风船——湖南五年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纪实

发布日期:2021-01-05 09:33

□ 本报记者 邢成敏


洞庭波涌,潮起潇湘。位处长江中游的湖南,坐拥163公里黄金水道和被誉为“长江之肾”的洞庭湖,是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中坚力量”。

起点之上,全国共治环境顽疾、共抓生态修复刻不容缓。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定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终点之处,湖南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壮士断腕之决心扛起“守护好一江碧水”重责,有力地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起点步子沉,终点担子重,两点之间,湖南划出了一条乘风破浪的向上曲线,绘就了一条美丽和谐的生态蓝图。

难走的是上坡路,难开的是顶风船。5年来,湖南勇立潮头,顺势而为,切实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交了一份满意的生态“答卷”,一幅天蓝、水碧、土净的美丽画卷正款款走来。

统筹谋划,下好共抓长江大保护体制机制“先手棋”

岳阳是洞庭湖流域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整治的重点区域。日前,湖南省住建厅有关专家现场对岳阳市平江县大洲乡污水处理厂核验完毕落笔签字。自此,该县22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建设完工,这也标志着岳阳市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了全覆盖,即将实现省定提前销号目标任务,这是岳阳超常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生动写照。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早在2018年7月6日,湖南省政府就与三峡集团在长沙签署《共抓长江大保护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强化协同合作,合作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试点。

作为第一批合作试点城市,目前,岳阳市累计投入29.8亿元,103个乡镇已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10个接入城区),并同步推进配套管网建设903.5公里,日处理规模11.1万吨,并实现出水一级A排放标准,做到了全市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全覆盖。

在湖南省发改委的有力推动下,城镇污水处理合作逐步延伸至湖南其他市县。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共抓长江大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健全的机制体制。为强化组织领导,湖南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的湖南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构建以省委书记为第一总河长、省长为总河长,省、市、县、乡、村责任全覆盖的五级河(湖)长制管理体系。

政策是阻困的“压舱石”,坚持规划先行才能知向于何处,不惑于方向。为此,湖南省委、省政府印发了《湖南省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规划》,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大力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的决议》,从省级层面先后出台重点工作实施方案、负面清单实施细则、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切实推动长江大保护工作不断走深走细。

问题主导,抡起环境整改攻坚“开山斧”

“厂房拆除后,原先裸露的施工场地种满了绿树,蜜蜂、蝴蝶、小鸟也都飞回来了,如今的大义山,和我小时候的一样,处处鸟语花香。”在衡阳市常宁市大义山自然保护区,谈起采探矿企业拆迁退出的事情,三角塘镇大义山村村民何福子笑弯了眉。

大义山四时明媚、草木飘香。随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山上冒出许多采探矿厂和瓷泥开采场后,大义山开始逐渐“走形”。企业开采导致大义山保护区内村民“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情况成为常态,生态环境整改迫在眉睫。

常宁市近年来共投入650余万元,出动近2000人次,拆除清理机器设备100台;清理厂房厂棚63间8900平方米;清运原料及渣土废料55,100余吨,全面完成了大义山自然保护区内所有矿区的“两断三清”工作。

近年来,湖南严格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扎实推进2018年、2019年共37个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的突出问题整改。

铁腕治江,绘就美丽长江岸线“风景线”

岳阳北枕长江,环抱洞庭,纳三湘四水。境内有5公里以上河流280条,砂石资源十分丰富,有采砂船100多艘、运砂船1000多艘、从业人员10万多人、固定资产200多亿,号称“百千万亿”工程,年采砂量曾经占湖南省的60%以上。

自开展涉砂专项整治行动以来,采砂总量由2012年以前的3亿吨/年锐减至2016年的4500万吨,减少96%。实现了河道采砂由乱到治的转变,创造了河道采砂管理的“岳阳模式”,这是湖南推动长江岸线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有力印证。

为生态留白,为未来储绿。为全力守护好长江母亲河,湖南印发实施了《湖南省长江岸线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方案》,先后开展非法码头非法采砂专项整治、港口码头整治整合和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等专项行动,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长江岸线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除铁拳整治非法采砂外,湖南还切实做好补植复绿“生态文章”。在岳阳着力“推进长江岸线生态廊道建设、加快打造长江最美岸线”的背景下,长江流域岳阳段水质逐步变清,2020年元月至11月,长江水质断面稳定达到Ⅱ类水质,是多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近年来,湖南大力推进长江大堤外滩的裸露滩头、大堤内垸的宜林地植树种草,以及沿长江可视范围内宜林地、矿区、裸露山体补植复绿,促使163公里长江岸线变身美丽“风景线”。

系统联治,念好“一江一湖四水”“生态经”

在前不久举行的湖南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渔具回收暨协议签订现场会现场,益阳当地渔民纷纷自愿提交了退出捕捞业申请书,上交了渔船牌照和渔具,并签下退捕协议书。

道虽弥,不行不至。湖南禁捕任务艰巨,渔船、渔民数分列全国第2、3名。越是艰难越向前,湖南自加压力,顶风而行,在抓好长江干流、洞庭湖禁捕退捕的同时,将湘资沅澧“四水”干流一并纳入禁捕退捕范围,妥善做好禁捕退捕和渔民后续安置工作。

截至2020年10月中旬,全省建档立卡渔船20,457艘、渔民28,148人全部退出,有就业意向的渔民中16,296人实现转产就业,占比97.13%。

拨云以见日,登高而望远。近年来,湖南坚持系统联治,连续实施湘江保护和治理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并与打好碧水保卫战、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等标志性战役和专项行动紧密结合。

今日之坐标,便是明日之起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5年来,湖南以一幅幅美丽生态画卷完整地诠释了“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担当,不断贡献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湖南力量”,点点成绩,长江为证。新的时代,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湖南必将齐心协力以求之,胼手砥足以赴之。




中国改革报 | 稳走上坡路 勇开顶风船——湖南五年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纪实

1411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