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发改委2017年度湘西地区开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自评报告

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fgw.hunan.gov.cn 时间:2018年06月29日 00:00 【字体:

  根据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17年度省级一般公共预算专项资金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湘财绩〔20183号)有关要求,我委成立绩效评价工作组,制定了绩效评价工作方案,于20183-4月,会同湖南新星会计师事务所,对2017年度湘西地区开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开展了绩效自评。根据评价结果,形成本评价报告。

  一、专项资金基本情况

    (一)专项资金政策情况

  为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重大决策,深入推进湘西地区开发,确保产业发展在湘西地区开发中的龙头和核心地位,提升湘西地区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区域内生发展动力,实现产业富民、产业兴县,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湘西地区开发的决定》(湘发〔200412号)、《关于深入实施湘西地区开发战略的意见》(湘发〔201017号)、《关于继续深入实施湘西地区开发战略,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见》(湘发〔20165号)等政策文件,省政府于2004年设立了“湘西地区开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由省财政新增专项资金、各部门专项切块资金和扶贫资金三块构成。到2017年,专项资金规模按4.7亿元安排(含省财政预算资金4.3亿元、省发改委和省经信委专项切块资金0.4亿元)。其中,“135工程”创新创业园区专项划转0.5亿元,省发改委实际安排专项资金4.2亿元。支持方向和重点:主要围绕发展主导产业、打造区域品牌、培育大市场,引导产业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突出规划引导、资源整合、精准发力,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采取专项扶持方式,重点扶持农林产品加工、文化生态旅游、商贸物流、特色优势工业等重大产业项目及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做大做强,提升湘西地区发展水平,增强区域自身造血功能和内生发展动力。根据省政府批复的2017年度专项资金使用方案及有关工作方案,支持范围包括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市、邵阳市、娄底市及永州市的江华县、江永县共44个县市区,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建设、茶叶公共品牌建设专项资金项目扩展到武陵山片区的石门县、桃源县、安化县。

  (二)专项资金绩效目标

  1、专项长期绩效目标

  到2020年,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形成,产业总量较快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更加合理,生产方式更加绿色,湘西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0%,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600元、11000元,人均财政收入达到3300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1400元。

  2、专项资金年度绩效目标

  通过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带动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加快发展;通过茶叶公共品牌建设实现茶叶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投资补助支持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做大做强龙头企业。2017年度,“湘西地区开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总额为4.7亿元,实际使用专项资金4.2亿元。

2017湘西地区开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方案表

  (三)专项资金分配及使用情况

  1、专项资金计划下达情况

  2017年湘西地区开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实际使用总额为42000万元,20173月底,已下达专项资金计划总额为42000万元,计划下达率为100%。其中:

  (12017318日,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旅发委《关于下达2017年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湘发改投资〔2017239号),下达专项资金计划18380万元,用于“神秘苗乡”、“土家探源”、“沅澧山水”、 “峰林峡谷”、 “武陵民俗”、“生态丹霞”、“侗苗风情”、“古城商道”、“神韵梅山”、“湘军寻古”、“世外桃源”、“瑶家古风”共12条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自驾车营地、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特色民宿和家庭旅馆等配套设施建设,以及6个旅游开发建设项目的贴息补助。

  (22017318日,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7年大湘西地区茶叶公共品牌建设及茶旅融合发展示范专项资金计划的通知》(湘发改投资〔2017237号),下达专项资金计划7112万元,主要支持大湘西地区潇湘茶品牌宣传推介、品牌营销网点、参展及组展补贴、设备改造更新及茶旅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建设。

  (32017316日,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下达2017年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湘发改投资〔2017229号),下达专项资金计划1970万元,用于35个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项目,包括非遗展示馆、传习所、演艺节目和非遗商品开发,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创意设计、旅游、体育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42017316日,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扶贫办《关于下达2017年湘西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就业扶持投资计划及再次申报扶持项目的通知》(湘发改投资〔2017230号),下达专项资金计划4500万元,用于湘西地区2016年有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40个县(市、区)的建档立卡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后续产业就业扶持。

  (52017316日,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7年湘西地区重大产业项目投资补助资金计划的通知》(湘发改投资〔2017227号),下达专项资金计划9690万元,对湘西地区90个重大产业项目建设进行投资补助。

  (62017316日,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7年湘西地区开发重大问题研究及重点工作项目资金计划的通知》(湘发改投资〔2017228号),下达专项资金计划348万元,用于湘西地区开发和易地扶贫搬迁等14个重大问题研究和重点前期工作。

  2、专项资金到位情况

  2017年湘西地区开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下达计划总额420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42000万元,资金到位率100%

  3、专项资金管理和项目组织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项目及资金管理,省财政厅、省发改委联合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印发了《湖南省湘西地区开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湘财建〔201710号),在管理制度不断健全的基础上,着力强化对年度资金支持方向的决策、项目申报工作的组织、项目资金的分配,以及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管,推行全程公开、规范评审、集体决策审议、信息比对、责任下沉、责任追究,严格遵循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从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出发,全面推动项目管理工作充分落实到位。

  (1)动态调整专项资金年度使用方向。为圆满完成湘西开发专项资金长期绩效目标,结合往年专项资金年度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由省发改委会同省财政厅,对湘西开发专项资金年度使用方向进行动态调整,从面上支持逐步向纵深推进,科学规划并制定年度专项资金使用方案,报省政府同意后,组织有关项目资金的申报工作。根据湘西开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省政府领导指示,主要按项目法对专项资金进行分配,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支持方式,推动湘西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又好又快地发展。

  (2)严格执行项目申报和筛选程序。围绕湘西开发专项资金年度使用方案确定的支持重点,省发改委对各类项目分别下发申报通知,明确项目申报的范围和条件、申报资料以及申报程序,申报通知要点明确、标准量化、可操作性强。在整个项目申报和筛选过程中,省发改委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项目单位申报、县市区审查、市州审核、专家评审、省审定及网上公示”的项目申报审核程序。项目申报:由项目建设单位自行申报。县市区审查:由县市区发改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项目单位的申报资格及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合规性进行审查,并实地核查有关内容,筛选出符合支持条件的项目,联合行文报市州发改、财政部门。市州审核:市州发改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县市区所报送的项目申报资料进行审核,并现场抽查有关内容,将符合条件、资料齐备的项目汇总,联合行文报省发改委。省级审定:省发改委通过对申报项目进行申报条件判定、与相关部门联合会审、项目库信息系统比对、专家评审打分、处务会审议、主任办公会审议等方式,确定纳入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申报和筛选程序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到位,有效确保了项目资金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科学规范安排项目资金。省发改委严格按照审核程序和责任下沉原则,要求申报单位出具项目申报资料真实性承诺函,县市区发改、财政部门现场查验项目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合规性,市州审核后汇总申报,省里在必要时聘请专业机构进行复核。在充分履行项目真实性审查的基础上,统筹考虑专项资金规模、项目类型、投资完成情况、区域平衡等多种因素,结合复核情况及专家评审意见,按照统一原则、统一标准分配相关资金,省发改委会同省财政厅确定拟支持的项目和资金安排方案,在省发改委门户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之后,由省发改委会同省财政厅审定并联合发文下达资金计划。

  (4)常态化施行项目监督检查。为保障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省发改委从项目日常管理、综合调度和项目巡查三个方面,将项目监管工作机制化、常态化。首先,强化了县市区发改、财政部门的责任,加强日常监督检查,严格资金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或挪作他用。其次,积极组织项目单位开展自查,组织市州发改部门加强日常监督检查,每季度及时上报有关数据,调度项目实施进展情况,了解资金投入、使用情况,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按期完成建设任务。最后,省发改委组织专门力量,定期对项目实施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现场巡查,根据巡查情况以及省财政厅组织的绩效评价发现的问题,以正式公文的形式进行通报,要求各县(市、区)发改部门进行整改落实。

  二、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1、认真做好绩效评价前期工作

  (1)按照省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有关要求,省发改委派专人参加省预算内资金绩效管理业务培训会,会后组织绩效评价相关人员学习相关文件,成立了绩效评价工作组,由湘西地区开发处牵头,湖南新星会计师事务所派员参与。

  (2)省发改委对2017年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作了总体部署,拟定2017年度湘西开发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并下发通知到各相关市(州)、县(市、区)发改委、省旅发委、省大湘西茶产业发展促进会等单位,要求各相关部门按照评价方案的要求,组织项目实施单位对项目组织和实施情况、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产出和效益情况等进行自评,并按照逐级自评、逐级汇总的原则,按时按质完成绩效评价工作。

  2、组织市州、县市区及省直项目单位开展自评

  (1)各县(市、区)及有关项目单位按绩效评价通知和方案的要求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填报自评报告及基础数据信息上报各市(州)发改委。

  (2)各市(州)发改委将所辖县(市、区)及市(州)本级的自评报告和基础数据资料进行汇总,并填报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表,撰写市(州)自评报告并上报省发改委绩效评价工作组。

  3、认真组织开展现场评价工作

  绩效评价工作组于2018410日至425日期间,对邵阳市及所辖12个县市区、永州市的江华、江永县2017年度湘西开发专项资金项目进行了现场评价,通过座谈会听取情况汇报,审查被抽查项目的相关文件、报表、账薄、业务台帐等资料,采集相关数据,实地调查了解项目单位资金使用、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情况,并现场对绩效评价基本情况进行了反馈。

  4、对自评和现场评价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形成评价结论

  (1)绩效评价工作组全面审核各市(州)上报的资料,并与其原申报资料进行核查、比对,初步考核其目标完成情况。

  (2)根据各市(州)、县(市、区)绩效自评情况,结合绩效评价工作组进行现场评价过程中对抽查项目的项目管理、资金使用、项目产出完成情况以及项目效益情况的核查,最终全面汇总和分析湘西开发专项资金的实施绩效,形成了本专项资金的绩效自评报告。

  5、绩效评价结论

  (1)专项资金计划下达金额实现目标。目标为42000万元,实际下达计划和到位42000万元,资金计划下达率和到位率为100%

2017年湘西地区开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计划完成情况表

  

  (2)年度绩效目标—产出成本指标实现目标。专项资金拉动投资效果明显。根据项目类型的不完全统计,专项资金共投入4.2亿元,拉动当年投资总额为189.4亿元,拉动倍数为45倍。其中:重大产业投资补助项目拉动当年投资总额161.19亿元,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项目拉动当年投资总额2.28亿元,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拉动当年投资总额20.67亿元,茶叶公共品牌建设及茶旅融合发展示范专项资金项目拉动当年投资总额5.26亿元。

  2017年度湘西地区开发工作较好地落实了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制度健全,筛选流程严格,资金安排规范,绩效评价关键指标超额完成目标,除个别项目存在进展缓慢等问题外,绩效目标整体完成情况良好,社会满意度较高,绩效评价得分96.5分,绩效评价等级为优(详见附件)。

  三、项目主要绩效

  2017年度湘西开发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和发展,促进了产业优化升级,拉动了社会投资,促进了财政增税、农民增收和就业安置,增强了湘西地区的造血功能,促进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了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1、挖掘大湘西文化生态资源,以品牌战略推动文化生态旅游产业转型。作为省重点建设项目,大湘西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是助推大湘西地区产业优化升级的重点工程。2017年度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共安排专项资金18380万元,支持了自驾车营地、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家庭旅馆和特色民宿、旅游氛围标志性景观等,涉及项目总投资48.45亿元。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共完成游客服务中心25个、停车场112个、家庭旅馆166处、特色民宿64处、旅游厕所21个,自驾车营地18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6789万元,累计到位贷款62741万元,实现销售收入208367万元,实现利润40795万元,实现税收9603万元,安置就业人数28321人。

  省发改委作为牵头单位,以大品牌战略思想为指引,制定了精品线路建设总体设计方案和总体工作方案,在大湘西布局四位一体的“环--线-点”旅游产品空间格局,不仅设计编制了统一的精品线路logo形象、旅游交通标志设置方案,还出台了精品线路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指南、家庭旅馆和特色民宿地方标准等指导性文件,协调市州及县市区编制了12条精品线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施方案,指导市州、县市区按统一标准开展项目建设,以精品线路上的知名景区景点为核心,连接民族民俗村落、古村古镇、现代农业生产基地等,促成多个特色景点集群围绕文化生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营销推介及人才培训方面,实施了大湘西地区精品线路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开发了“玩转大湘西”手机APP平台,将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资源高效整合,为消费者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全方位的旅游信息和一站式服务;开展了精品线路特色村镇村干及旅游专干信息化建设及宣传营销培训、农业技能与乡村旅游创意融合发展培训班,培训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项目主管部门业务人员、沿线行政村村官、运营主体旅游从业人员等共计950人,通过将理论与经典案例相结合进行教学,受训人员对乡村旅游发展政策与趋势、乡村旅游品牌建设与推广、乡村旅游接待礼仪与讲解技巧、乡村旅游创意融合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领会。

  项目实施过程中,以县市区政府为建设责任主体,充分调动省直部门和社会力量,整合相关财政资金,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及时开展项目调度与督查,协调处理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推进精品线路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如通道县大力实施“最美侗乡”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发展富有侗族民俗特色的乡村旅游,推进旅游“二次创业”,被评为全国最佳休闲旅游县和国家全域旅游试点县。溆浦县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累计投入2亿元,建设了4个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将景区内275户村民拥有的山林、田地、房屋和宅基地等折成资产入股,吸纳景区贫困人口700多人务工和100多人长期就业,帮助他们实现人平年收入3万多元,迅速摆脱了贫困。武冈云山自驾游露营公园项目,一期已完成投资6000余万元,建设游客中心、房车营位、亲子乐园、青少年拓展基地、特色木屋等,依托云山森林公园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设计运用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充分迎合当前旅游市场需求,成功探索出“政府+企业+营地+民宿群”、“营地+农户集市”、“互联网+乡村旅游”等运营模式,对于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带动周边其他业态繁荣,带领农户脱贫致富等方面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张家界万福国际十里温泉小镇(一期)项目总投资6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4.2亿元,建设沙滩温泉、产权式酒店、四合院、文化广场、风情古镇、青年公寓、温泉汤屋、温泉住宅等。项目充分发挥交通便利和温泉天然自涌等优势,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17年项目公司共接待游客55万人,实现收入6000万元,上交税收400多万元,其中仅专项资金投资建设的风情古镇及文化广场每年就能增加收入100多万元,安排就业30余人。

  项目的实施加快了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探索出推动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和旅游转型升级及乡村旅游扶贫的成功模式和经验,提升了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旅游氛围更加浓郁,文化生态旅游融合效应更加凸显,带动了沿线旅游景区和特色村镇的旅游开发,促进了贫困人口创业就业和脱贫致富,取得了较好成效和良好的社会反响。

  2、持续推动茶叶公共品牌建设,创新推进茶旅融合发展。大湘西地区茶叶公共品牌建设及茶旅融合发展示范专项共下达资金7112万元,重点从“潇湘”茶品牌宣传推介、品牌营销体系建设、生产加工设备改造升级、参展及组展、线上营销体系搭建等方面支持大湘西地区茶叶公共品牌建设,并以茶旅融合为切入点,打造一批原生态茶园观光体验及茶文化休闲度假基地、茶文化主题公园和茶文化博物馆等茶旅融合发展示范项目。

  一是品牌宣传与推介持续发力。支持召开专场“潇湘”茶推介会4场,组织企业参加大型展会5场,参展企业达91家,专项投入1500万元用于“潇湘”茶品牌整体宣传推介,通过在中央、省、市级电视媒体、网络平台、地铁、机场及高速公路进行全方位宣传,极大地提升了“潇湘”茶的品牌知名度。二是“潇湘”茶品牌营销体系进一步壮大。支持建设了“潇湘”茶品牌营销网点121家,并通过打造网页版电子商城、手机软件、微信商城等三位一体的企业自有销售平台,尤其是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开设了潇湘茶网旗舰店,整合了湘西茶叶资源,实现了线上线下采购及销售渠道联通的基础工作。三是会员企业的现代化生产水平进一步提升。支持23家会员企业进行生产线升级改造,对于增加企业产能、提高产品品质、提升企业效益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四是茶旅融合发展项目示范作用开始显现。2017年支持20个示范项目建设,以茶兴旅、以旅促茶,茶旅融合发展理念突出、设计精细,观光式、体验式融入其中,对湘西地区茶产业、旅游业发展和帮助农民致富将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如绥宁县金水湾原生态茶园茶文化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基地项目,预计总投资1800万元,已完成投资1430万元,该项目集会务休闲、娱乐餐饮、农业观光、侗文化传播和生态保护于一体,是一个综合性、生态型茶旅融合休闲项目,建设了原生态野生观光茶园、观光体验标准茶园、体验式景观茶园等,并在休闲基地开展制茶、品茶、茶艺等体验和表演内容,同时改造原有餐饮、住宿等内容,打造成以茶旅为主题的休闲度假庄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较好,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石门县茶旅融合发展示范项目,总投资4432.3万元,由石门县达兰茶业有限公司、石门县白云山林场、湖南禅茶一味茶业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分别实施。该县引导项目公司充分整合优质资源,与专业合作社和专业茶业公司强强联合,打造从种植到粗制到精加工全产业链,建设集茶园观光、体验、生态旅游、茶旅融合、森林康养为一体的休闲茶旅度假乐园,实现了茶业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有机深度融合,吸引了大批游客“采茶游”“茶园观光游”,为石门茶旅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活力,获得“2017年度中国茶叶扶贫示范县”荣誉称号。吉首市武陵山民族茶文化旅游体验中心及潇湘茶生态园一体化项目,预计总投资2591万元,已完成投资1780万元,该项目集武陵山民族茶文化传播、茶产品展示交易、茶艺、娱乐餐饮、会务培训、观光于一体,凸显茶旅体验和茶生态园特色,建设了茶文化旅游会员俱乐部、苗王食府游客接待中心、茶文化博物馆、展示交易中心等。首期项目运营后,与旅行社开展全方位合作,将游客带到项目区体验消费,实现了以茶产业带动旅游产业、以旅游产业促进茶产业发展的目标。

  3、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文化与旅游协同发展势头良好。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项目2017年安排专项资金1970万元,择优安排35个项目,支持力度较往年进一步加大。在不断加强大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着力推进文化与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帮助大湘西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2017年,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项目,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888万元,累计到位贷款633万元。

  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大湘西这片充满神奇魅力的土地上,多民族的文化融合孕育出无数能工巧匠,创造出光辉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由于区域经济的相对落后,环境的相对闭塞,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市场价值创造能力不足,导致其传承和繁衍亟待保护。通过项目实施,提高了非遗传承人的积极性,培养了更多的后继人才,带领当地群众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中来,推动了生产发展和文化传承,带动了当地群众创业就业。二是推动当地文化与旅游协同发展。通过项目实施,将文化传承和旅游产业发展协同推进,文化为旅游注入了灵魂、造就了特色,旅游为文化提供了市场、拓宽了空间,二者彼此促进、相得益彰,文化旅游市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如洞口县傅氏木雕项目,完成投资1200万元,建设了非遗展示馆、办公及研发用房、加工厂房及机器设备等,该项目经济效益较好,带动作用较强,既保护和传承了洞口木雕工艺技法,同时推动了洞口木雕产业的发展壮大。

  4、重点支持产业扶贫,易地搬迁贫困户后续发展得到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强调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尤其要聚焦搬迁群众的后续发展,确保实现精准扶贫、稳定脱贫。2017年湘西开发专项中专门设置湘西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及就业扶持专项,对有关产业项目及吸纳易地搬迁建档立卡群众就业的企业予以支持。通过项目实施,解决了13076名搬迁贫困户的就业问题,人均增加年收入0.5万元,同时,形成了一批发展势头良好、联农带农作用显著、示范带动效果明显的龙头企业。如江华瑶族自治县同丰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绿色、有机水稻种植和粮食加工、贸易为主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贫困户信贷资金整合成股份的形式,给贫困户提供10.8%的定额分红,另外,还通过“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其中易地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与人数507人,人均年增收1242元,以产业发展帮扶易地搬迁贫困户作用较为突出。

  5、促进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提升。湘西地区重大产业项目投资补助项目安排专项资金计划9690万元,择优支持农林产品加工、文化生态旅游、商贸物流、特色工业等90个重大产业项目建设。2017年,湘西地区重大产业项目投资补助项目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1.19亿元,累计到位贷款33.3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8.78亿元,实现利润4.12亿元,实现税收1.19亿元,安置就业人数12742人。

  通过项目的实施,扶持了一批农林产品精深加工、农林渔产品种养基地、文化生态旅游、商贸物流、矿产品加工项目,有力支撑了湘西地区产业发展,促进了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提升了区域造血能力,发展壮大了一批骨干企业,较好地促进了财政增收、企业增效、就业增加和居民增收,发挥了专项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促进了湘西地区特色农林产业发展,建设了一批农村产品精深加工、良种繁育基地、畜禽水产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粮食产能工程、油茶示范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二是建成了一批旅游设施和一批知名旅游目的地,打造了一批文化演艺品牌,进一步夯实了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基础,促进了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湘西地区旅游产业整体实力,旅游业整体发展势头强劲;三是加大了资源性产业兼并重组力度,促进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由“资源型”向“创新型”发展,培育壮大了优势工业企业;四是促进物流业发展,建设湘西地区边贸物流中心,形成了以怀化市、邵阳市、娄底市为区域性综合物流中心,以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为市级物流节点,多层次、高效便捷的湘西地区物流网络。如怀化市佳惠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项目,预计总投资3亿元,建设5万平方米标准化常温配送中心和3万平方米标准化生鲜配送中心,于2017年全面竣工投入运营,是武陵山片区371县中投资规模和建筑面积最大、物流标准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共同配送中心,降本增效作用突出,产业带动功效明显。邵东县国际商贸城建设项目,预计总投资39亿元,一期已完成投资14.49亿元,项目投资规模大,建设进度快,目前已处于招商和交房装修阶段,随着项目投入运营,将较大程度解决邵东原有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对邵东商业发展的制约,充分满足邵东商业发展的需求,促进邵东经济发展。凤凰县千工坪镇铁皮石斛、白芨重点药材产业园建设项目,依托武陵山区丰富的特色中药材植物,立体种植生态铁皮石斛、白芨等特色苗药,以助推当地脱贫攻坚为重点,逐步实现将资源转变为资产、资金转变为资本、农民转变为农民工的“三个转变”,对湖南山区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扶贫经济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

  6、深入开展重大课题研究,以理论和实践的辩证思想指导湘西开发。湘西地区开发重大问题研究及重点工作项目安排专项资金348万元,其中重大问题研究4项,资金计划55万元;重点工作项目14个,资金计划293万元。课题研究主要针对当期湘西开发重点领域,包括乡村旅游与扶贫、主导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成效及后续政策等方面,相关研究工作承办单位通过大量深入的调研和细致的分析,最终形成了较为专业的成果文件,并直接转化为指导性、操作性强的规划、政策意见和工作方案,为湘西地区开发、易地扶贫搬迁和大湘西地区全面小康推进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决策建议、专业咨询和技术支持,重点工作项目支持了湘西开发项目的评估评审、绩效评价、专项巡查等工作,扩大了湘西地区开发战略的影响力,达到了预期目标。

  四、主要经验及做法

  为深入实施湘西地区开发战略,更好地促进湘西地区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充分利用往年绩效评价、项目巡查及相关重大问题研究的结果,积极改进项目管理方式,规范资金管理制度,创新扶持方式,强化项目单位责任意识,加快项目实施进度,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一)加强统筹协调和政策指导,稳步推进湘西地区开发。认真履行湘西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加强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沟通协调,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督促省直部门和相关市县落实湘西地区开发战略和相关政策,采取有力措施,主动作为,科学谋划湘西地区产业发展路径,着力推进项目建设,由“面上扶持”逐步向“专项扶持”转变,由吸引投资逐步向引导产业发展方向转变,深入推进湘西地区开发,区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地区经济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二)重点扶持特色产业,放大专项资金的拉动效应。立足湘西地区产业发展现状,选定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茶叶公共品牌和茶旅融合发展、重大产业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等重点专项作为2017年度湘西开发项目的支持重点,引导各级各部门集中资源、集中资金、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打造区域品牌,促进湘西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项目决策和资金分配方面,不断强化决策机制,坚决摒弃平均主义,形成了湘西开发专项资金绩效目标明确、实施方案科学、评选方法完善、决策程序严谨、分配标准统一的特点,坚决贯彻落实相关制度,强化执行,提升资金投入的效率,尽可能达到最大的投入产出比,力争通过一批重点专项的实施,有力地推动湘西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全面小康建设。

  (三)注重顶层方案设计,强化项目监管督查。一是注重规划引导,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在编制项目总体设计方案的同时,各项目年度均根据湘西开发的进程拟定年度实施方案,对各项目拟定支持方向清晰、申报条件和程序明确、工作要求严格的具体方案,并根据实施方案开展项目前期工作,以保障项目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例如精品线路建设,省发改委牵头组织编制了精品线路20162017年实施方案,确保项目建设标准、风格特色、资金预算、实施模式四统一。二是各部门职责明确、责任下沉,突出事前监管责任,对项目单位申报湘西地区开发专项资金项目,由事后监管转向事前、事中监管。在湘西地区开发项目安排上,进一步增强透明度,实行网上公示,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在申报资料的审核上,充分发挥基层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要求县(市、区)发改、财政部门对项目实地核查,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复审,杜绝利用虚假资料骗取补助资金现象发生,确保资金安全。三是监管工作落实到位,抓好项目的实施管理和常态化巡查。要求项目单位严格履行施工程序,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工程竣工验收制度,全力推进在建项目,着力启动新开工项目。切实执行常态化巡查制度,对2017年度巡查及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下发了《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加强湘西地区开发专项资金项目整改的通知》(湘发改西开〔20171246号),要求各级发改、财政部门核实问题、落实整改、查漏补缺。通过以上工作,确保项目有序推进,实现财政资金预期效益。

  五、存在的问题

  (一)专项资金规模偏小,难以满足湘西地区快速发展的资金需求。根据湘发[2010]17号文件,2015年湘西地区开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应达到5亿元,但2017年的实际规模只有4.7亿元。《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继续深入实施湘西地区开发战略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见》(湘发〔20165号)中提出湘西地区开发新一轮的五年规划(2016-2020)目标,目前已进入湘西地区开发本轮五年规划的第三年,也是攻坚之年,湘西地区仍然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随着产业项目开发力度的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建设、茶叶公共品牌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及就业扶持的不断加大投入,湘西地区资金需求量将持续扩大。2018年共计安排专项资金4.7亿元,难以满足湘西开发的资金需求和大湘西全面小康建设的需要,湘西开发任重道远。

  (二)少数项目受资金和土地等因素制约,导致投资规模和建设进度较预期有差距。一是湘西开发专项支持项目的建设规模和资金需求量普遍较大,由于国家银根紧缩,银行融资较为困难,在当前国家清理地方政府债务的背景下,县市区财力不足,导致财政配套资金难以有效到位,因此,少数项目原定的建设进度未能及时完成,项目完成投资规模和预期有差距。二是个别项目选址不佳,征拆迁工作协调难度大,导致建设进度滞后。三是个别茶旅融合发展示范项目,对茶旅融合发展理念的认识不到位,项目建设内容虽然有观光、餐饮、住宿等,但仍以传统的茶叶种植为主,旅游氛围不浓郁,茶旅特点不突出,建设内容之间仍停留在物理融合层面,茶旅融合发展及其示范带动作用体现不明显。

  (三)个别项目资金管理不够规范,资金监管有待加强。5个项目未按要求纳入湖南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个别项目县财政没有及时将专项资金拨付到项目单位,造成财政资金闲置未发挥效益。个别项目财务制度不健全,存在白条支付工程款、材料款等不合规现象。个别县市主管部门存在重项目申报,轻项目监管的问题。

  (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就业扶持仍需进一步巩固和深化。通过现场评价发现,项目的实施对于解决搬迁贫困户后续产业和就业问题,提高经济收入和保持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项目实施单位普遍对于承担社会责任、带动贫困户脱贫有一定的参与意愿,但同时也在职业技能培训和人工薪酬方面承担了较大的成本压力,产业就业扶持专项实施的成果需要进一步巩固,使产业稳固、就业稳定,确保搬迁贫困户真正实现“稳得住”。另外,目前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就业扶持的手段仍显单一,搬迁贫困户的参与比例和覆盖范围有限,扶持政策需进一步深化。

  六、改进措施

  (一)加强对湘西开发项目的监管和指导,进一步提高支持项目的整体绩效。一是加大项目的巡查稽察力度,建立奖惩机制,形成以问题为导向、以整改为目的巡查稽察机制。二是进一步强化协同监管机制,充分调动省、市、县三级部门的积极性,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管。鉴于少数项目建设进度缓慢或资金闲置,督促市县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专项资金流向合法、合规、合理,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加强对湘西开发项目的督促指导,如针对融合作用体现不明显的茶旅项目,要进一步要求项目单位完善相关旅游功能,建设内容和规模要按项目申报目标落实到位。在硬件建设具备基础条件的情况下,要指导项目单位着重加强茶文化学习、体验、品鉴等产品的设计,挖掘茶园历史和茶文化,并将其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形成独具风格特色的旅游产品,以品牌景区+品牌茶企、品牌茶企+精品茶园、茶园+民俗+旅游等多种模式予以呈现,以茶兴旅、以旅促茶,打造真正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茶旅融合发展项目,进而提高支持项目的整体绩效。

  (二)调整申报重大产业项目的投资额口径。对项目申报的个别条件进行调整,以往年度重大产业项目投资补助以备案投资作为项目申报标准和补助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情况,重大产业项目的实际完成投资受土地、资金、市场、人才等多方因素影响,可能导致完成投资额和备案投资额出现差距,为确保对重大产业项目投资补助资金的分配更加公平、科学、严谨,我们将以实际完成投资额作为项目申报的标准和补助资金分配的依据,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三)继续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就业扶持,丰富扶持手段,巩固扶持成果。一是对于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工作继续实施,进一步巩固专项资金扶持的成果,确保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目标。二是丰富扶持手段,对劳务输出、中介机构、劳动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等方面设计扶持政策,进一步扩大专项扶持对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后续发展的覆盖面,巩固扶贫攻坚成果。

  七、有关建议

  继续加大湘西地区开发产业发展支持力度,专项资金预算规模只增不减。建立湘西地区开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是省委省政府支持湘西地区开发最有力、最有效的调控手段。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继续深入实施湘西地区开发战略,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见》(湘发〔20165号),明确提出“省湘西地区开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在现有基础上适当增加,继续用于支持湘西地区产业发展”、“各级各部门要一如既往支持湘西地区发展,力度只增不减”。

  当前,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为确保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加快湘西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湘西地区产业发展水平,建议:湘西地区开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继续设置三年;项目资金支持方向主要围绕发展主导产业、打造区域品牌、培育扩大市场,引导产业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突出规划引导、资金整合、精准发力,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促进企业增效、财政增收和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专项资金管理和分配方面,由省发改委会同省财政厅制定专项资金年度使用方案,报省政府同意后组织项目资金申报工作,资金主要按项目法分配,竞争性项目增加“专家评审”程序;下年度资金主要以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建设、重大产业项目、茶叶公共品牌建设及茶旅融合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就业扶持等为支持重点,在2018年实际安排资金4.7亿元的基础上,请求2019年省财政预算新增湘西地区开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0.3亿元,保持5亿元的总规模。

  

   

  

             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8628

  




附件: 2017年湘西地区开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绩效指标表.docx

湖南省发改委2017年度湘西地区开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自评报告

6819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