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之三丨以湘西南等潜力地区为重点 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

  • 索引号:430S00/2024-224345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2024-12-25 08:30
  • 主题分类:
  • 主题词:
  • 名称:专家解读之三丨以湘西南等潜力地区为重点 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

工业化为城镇化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城镇化为工业化发展提供生活空间,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同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7月,国务院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对未来五年新型城镇化作出全面部署,明确以湘西南等地区为重点,同时兼顾其他城镇化率低且人口规模大的县市,实施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近日,省人民政府印发《湖南省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提出推动以湘西南为重点的潜力地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更加协调,并明确了具体目标和实施路径。

一、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具有重大意义

(一)有利于优化生产力布局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各地区城镇化工业化发展不平衡是我省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重要原因。长株潭地区城镇化率为76.97%,大湘西地区仅为49.68%,城镇化率最高的长沙与最低的永州之间相差近36个百分点。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不仅能促进资源要素高效集聚、产业梯度转移,有利于拓展制造业发展新空间、培育形成新的增长极,而且有利于推动人口经济布局更加合理、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二)有利于推动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统筹。工业化是保障物质产品供给、促进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城镇化蕴藏着巨大的内需潜力。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既有利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壮大实体经济,又有利于激发有潜力的消费和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实现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统筹。

(三)有利于促进就业增收和增进人民福祉。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推动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以业聚人,不仅能为农业转移人口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为增加居民收入提供有力支撑,而且能提高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城镇功能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惠及广大人民。

二、以潜力地区为重点推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突破的重大作用

(一)能够有效提升我省城镇化率,缩小我省城镇化水平与全国平均的差距。2023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1.16%,居全国第23位、中部第5位,低于全国平均5个百分点。常住人口超过40万的县市区、城镇化率低于2020年全国平均水平的县市区多达41个,还有不少县市区城镇化率不足40%,这些地区人口多、城镇化率低,提升城镇化水平的空间相对更大,更能有效带动全省城镇化率的稳步提升。

(二)能够促进承接产业转移,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从我省潜力地区县市区看,有的产业基础较好,有的区位优势突出,有的资源特色明显,叠加劳动力充沛、要素成本低等优势,是承接产业转移、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区域。如,浏阳市常住人口140多万,烟花爆竹产业享誉全球;邵东市常住人口103万,特色小商品经济发展历史悠久。坚持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有望催生更多特色优势产业,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注入强劲动能。

(三)能够促进居民就业和增收,缩小全省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新型工业化能带动大量农民就业,实现农民变工人,能有力提升当地居民收入,缩小与发达地区居民收入的差距。同时,新型工业化还将带动潜力地区工业税收增长,充实地方财力,为城镇化提供更加充沛的资金支撑,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完善和公共服务供给优化,提升当地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把握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四大关键

(一)抓住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这个关键。湖南县市区之间,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生态环境、地理区位等各有不同,发展差异大,不能搞一刀切式的发展,不能陷入产业同质化竞争的死胡同,必须因地制宜推进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为此,实施方案》提出,健全县域经济分类指导、差异化发展机制,一县一策引进培育产业链链主和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专精特新企业集聚。农业人口大县,可以考虑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产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更多农业人口进入县城从事工业生产活动。工业基础较好的县,可以立足工业基础条件,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改造提升本地特色传统产业,培育壮大具有当地特色的新质生产力。

)抓住产业园区提级扩能这个关键。产业园区是工业化的主阵地,也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着力解决产业园区活力不足、效益不高、主导产业不突出等问题,是破解我省潜力地区县市区高质量发展瓶颈的关键突破口。为此,实施方案》提出,优化五好园区分类评价机制,推动同质低效园区整合升级;实施园区土地利用清理专项行动;深化园区体制改革。

)抓住强化产业人才支撑这个关键。人才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潜力地区往往人力资源比较丰富,但可能相对缺少技能型的劳动力和产业发展人才。《实施方案》针对当前技能人才紧缺的矛盾问题,提出支持重点产业园区联合企业和职业院校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指导职业院校根据主导产业和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扩大向农业转移人口招生规模。

)抓住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这个关键。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必须注重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人口向县城转移的同时,也相应提高了对县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住房保障等方面的需求,如果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足,将反过来制约工业化水平提升。《实施方案》提出,支持省域副中心城市分担长沙非省会核心功能;加快省际边界类区域医疗中心、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引导人口持续减少县人口和公共服务资源适度集中;加大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和供给力度,激发进城农民工及重点群体在县城购房需求,逐步改善县城居民的居住条件。(作者: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所  邓子纲;中南大学商学院  聂港卓)


专家解读之三丨以湘西南等潜力地区为重点 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

33536016